第123章 一夫当关(八)(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原来,这个时空也有和唐朝一样伟大的朝代,乾朝。

也发生了一件影响后世的历史事件。

——马嵬驿兵变。

逃亡中的明皇,为了安抚叛变的禁军,被迫交出贵妃。

从此,二人永远分别,成为无数文人笔下的诗词。

听到“长恨歌”三个字,大家也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就在大家还在思考的时候。

李端明噌的一下,竟站了起来!

这位湖广总督,神情激动,眼神里透着惊人的气韵,向着众人抱了抱拳。

而后,他一手提壶,一首举杯,给自己连倒三杯酒,也扎扎实实的喝了三杯。

再看向林让,激动地说道:“林老先生,恕我僭越,要在您之前写出诗来。”

说罢,又豪爽的再倒一杯,一饮而尽。

林让满脸微笑,一副‘让你这一回’的表情:“写吧。”

很显然,李端明是想到了一首好诗,不吐不快。

所以他要先写了。

四杯酒下肚,李端明的脸色开始泛红。

略有醉意的他,提起笔来,在纸上快速的写道:

渔阳鼙鼓几曾停,长恨歌成不忍听。

一种香魂埋宿草,巴山尚谱雨淋铃。

好一个“巴山尚谱雨淋铃”!

此句一出,惹来周围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叫好声!

这句的意思是,以《雨霖铃》的典故收束,将悲剧的余韵拉向永恒。

它不仅仅是帝王的私人感伤,更是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的“哀乐符号”,提醒着后人:盛世的崩塌、战乱的创伤,从不会随当事人的逝去而终结。

现场的氛围,在这一刻,毫无疑问是被推上一个高峰。

无数读书人不禁喝彩,举起酒杯,为总督写下这首诗碰杯。

庄毅觉得写的不错。

这首诗,避开了《长恨歌》中“爱情悲剧”的叙事焦点,转而追问历史苦难的“持续性”:个人的香魂会埋于野草,但时代的创伤会化作鼓声、歌声,在历史中反复回响。

这种从“个人情愁”到“时代隐痛”的升华,让诗歌跳出了对故事的简单同情,成为一曲对历史悲剧“余震”的深沉叹惋。

——那些不忍听的歌、仍在谱的曲,本质上都是未愈合的伤口在低声呜咽。

罗绘锦也起身,表示自己也想好了一首诗。

大家都让他写出来。

想到总督的诗,于是他刻意避开历史苦难,返璞归真,从另外一个角度写。

他的诗是:

一死能教国难平,马前值得早捐生。

红颜若向升平老,未必君王不负盟。

这是从女性的角度想问题,红颜老了,也会被抛弃,点出了女性的悲剧命运。

此诗一出,在周遭看文化的女人们,纷纷举杯,要为这首诗浅酌一口。

罗绘锦有些不好意思,举杯还礼。

李端明点点头,也觉得写得好。

阮子清一看,两位写的都好,而且选择的角度也比较特殊。

思索一阵,便写出自己视角下的诗:

龙武军前尽楚声,贵妃死别已吞声。

无端又筑长生殿,不及新词唱《清平》。

阮子清是在批判明皇,说他在灾难后仍不忘奢靡,死不悔改。

这首诗,又惹得大家齐声叫好,举杯敬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