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2章 大买家目标出现了(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众所周知,盐业的暴利是惊人的,两淮盛产优质食盐,加上扬州的水路交通优势,使得淮扬成为全国盐商们趋之若鹜的黄金地带。

扬州盐商集团诞生于明朝万历中后期,到现在为止,由于发展的时间还不够长,其财势尚有所不及百年后清朝时,但也是不折不扣的富可敌国,他们基本上掌控了两淮盐业的命脉,一本万利、富甲天下。按照财势排名,扬州富商家族前四名依次是黄家、汪家、郑家、程家,合称“扬州四大家族”。

黄、汪、程三家都是扬州本地的豪门,家主分别叫黄应龙、汪士衡、程槚,此三大家里,汪士衡发家最早,程槚最晚,黄应龙虽晚于汪士衡,但他很懂得“官商一家,合作发财”“黄金万两,不如官印一颗”的道理,

所以把大笔钱财用于结交、攀附权贵,从而不但有官员为其撑腰和大开方便之门,还曾弄到一个“盐运使”的官职,使其在生意上愈发地风生水起,最终后来居上地超越了汪士衡,成为扬州第一大富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12章大买家目标出现了(第2/2页)

历史上,黄应龙的孙子黄至筠在清朝乾隆年间成为两淮盐业总商,官居二品,是标准的红顶商人,掌控两淮盐业长达五十多年,使黄家的钱已经多到以千万两为单位,黄至筠光是修建一座私家园林就耗资600万两白银之巨。

郑家不是扬州本地的,而是徽商出身,几十年前,郑家在当时家主郑景濂的带领下举家从安徽老家迁到扬州,继而投身扬州的盐业等行业,郑景濂去世后,其子郑之彦继承了家业,在其多年经营有方下,郑家蒸蒸日上,逐渐超越本地户程家,现位列“扬州四大家族”第三。

郑之彦共有四子,郑元嗣、郑元勋、郑元化、郑侠如,来找夏华的郑元化便是郑之彦的三子。

大半个小时后,郑家距郑元化找到夏华的地方最近的一栋豪宅别墅里。

客厅里,郑元化大马金刀地坐在主位椅子上,端着一杯茶,掀开杯盖,轻轻悠悠地吹着。

夏华不动声色地坐在客位椅子上看着郑元化。

在慢条斯理地吹了一会儿茶水后,郑元化一边低着头用杯盖慢慢刮着茶杯一边看也不看夏华地开口道:“直说吧,多少钱?”

夏华问道:“是合作经营,还是直接买断秘方?”

郑元化轻轻地呷了一口茶水,眼睛仍然没看夏华:“当然是直接买断秘方。”

夏华单刀直入:“一百万两,不二价,现银。”

听到夏华的这个开价,郑元化悠然品茶的动作停顿住了,他缓缓地抬起头,直视着夏华,眼神和表情变化着,先惊诧错愕,然后仿佛听到一个冷笑话似的哑然失笑:“夏公子,你在开玩笑。”

“我没有开玩笑。”夏华非常认真,“白银一百万两,就把肥皂香皂的秘方卖断给贵府。”

郑元化真的笑了,他不紧不慢地把茶杯放到一旁,满眼哂笑地看着夏华,眼神就像一个长辈在满心无奈地看不懂事的晚辈:“夏公子,恕我直言,你的这个开价是完全不切实际的。”

夏华呵呵一笑:“郑三爷,您是做生意的老手,是翻云覆雨的大人物,在下虽身份低微,但也不傻。肥皂香皂的价值和长远而丰厚的利润,您清楚,我也清楚,我今天一天就赚到了四五百两呢!以贵府的财力,完全出得起一百万两。”

郑元化淡淡地道:“夏公子,账不是这么算的,做生意就跟天气一样,有时好,有时坏,有时稍不留神还会血本无归,你今天赚到了四五百两,不等于天天都能赚到四五百两,而且,肥皂和香皂现在是刚进入市场,买的人当然多,但这东西又不是一天就会用掉的,当大部分能买肥皂和香皂的人已经买了,暂时不需要了,接下来就是滞销低谷期,

所以,肥皂香皂的利润收益是有高有低、呈波浪起伏的,你不能把最大化时的利润收益作为长期的平均利润收益来算。”

夏华笑道:“郑三爷这番话看似鞭辟入里,实为避重就轻,因为您故意不谈市场的广大。扬州才多大、多少人?跟全天下相比,扬州只是弹丸之地,肥皂香皂难道只能在扬州本地卖?不能销往全国各地?况且,在大明之外还有东洋、南洋、西洋多少邦国?

这项生意一旦成型,根本不存在什么高峰期、低谷期之说,一年到头天天都会供不应求,利润收益会是滚雪球式的。”

郑元化微微眯起眼睛,他盯着夏华,神情稍有点微妙:“夏公子,看来,我低估了你呀,你这经商头脑,就算在我郑家也没几个人比得上,只是,”他话锋一转,“你既纸上谈兵得头头是道,为何不自己独干,却要把秘方卖断给我郑家呢?你手握肥皂香皂的秘方,又颇有经商头脑,假以时日,还愁没有百万两银子?”

郑元化这话带着几分揶揄,但更多的是试探。

夏华再次呵呵一笑,笑得十分坦然:“因为在下有自知之明呀,这项生意想要完全成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期间必会一波三折、充满变数,没办法,在下的本钱太少了,而且,一百万两对我而言,够我花天酒地一辈子了,所以,我没信心、没耐心自己独干,直接卖断秘方一下子获得百万两银子,然后天天吃喝玩乐、享受人生,岂不更妙?”

郑元化似笑非笑:“听起来确有道理。”他沉吟一下,给出了答复,“一百万两太多了,最多给你五十万两,五十万两,同样够你花天酒地一辈子了。”

夏华摇头:“一百万两,一两也不能少。”

郑元化脸色隐隐地沉下:“夏公子,我承认,肥皂香皂是好东西,但你要的确实太多了,郑家有肥皂香皂生意只是锦上添花,没有也无所谓,五十万两,人要知足,不要狮子大开口,也不要贪心不足蛇吞象,

再者,肥皂香皂的做法目前确实只是你一家独有的秘方,但我相信,只要想方设法查探或者随着时间推移,这个秘方早晚泄露,到那时候,你的秘方就一文不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