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口气不小(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话一顿,他从包里掏出个黑塑料袋递过来,并说:“小伙子你就给说道说道,这是个什么物件儿?”
靠!
我一惊,心里顿时有点打鼓。
没想到这老小子居然还带了东西,这要是看不出来,那可丢大人了!
深吸口气,我接过塑料袋打开,就见里边是一大捧土。
我捏起一撮仔细查看,发现土质很细很均匀,颜色偏浅黄,中间夹杂着少量褐色的纤维状碳化物。
伸出舌头舔了舔。
被唾液润湿后,能感觉出来比较黏,有股子淡淡的臭味儿。
“这是……”
唰——
脑海中闪过一个东西,我呸的一下将土吐出,说道:“李爷,我要没看错,您这一捧是地仗,从灰池子里抠出来的,对么?”
“窝操?!”
李春泉脸色骤变,重新打量起我来:“行啊小兄弟,还真是有几分眼力!”
什么是地仗?
通俗解释的话,就相当于古墓的“墙面”。
如果在北方地区,也就是李春泉带来的这种,核心原料一般是细黄土、舂过的麦草,以及猪皮胶或牛皮胶这三种;中原地区差距不大,只是偶尔会加细沙和红黏土;南方地区黄土相对少见,不从北方购买的话,会以高岭土为主,填充纤维多用稻草和稻壳,粘合剂是糯米汁和树胶。
至于灰池,这个很好理解。
就是墓葬建造的过程中,会在工地外围挖一个池子,在池子中制作地仗泥,做好后挑进墓室,给墓室抹墙面。
不过要注意,这一步做完了,还不一定就是我们说的“地仗层”。
碰上等级高的墓葬,工匠们会在这层表面,再刷上一层白灰,简单理解的话就相当于“刮大白”、“做墙漆”,然后才是完整的地仗层,并且会在上头绘制壁画什么的。
而如果是皇室、封疆大吏一类的超高等级,白灰层和底层之间,还会有一层优质黏土,形成三层地仗,尽管材料一般,但细致程度,绝对超过现在大多数人的家庭装修。
等到地仗层做完了,灰池大多就地掩埋。
南方地区湿润,时间一长,随着地下水渗漏,植物根系的破坏等因素,这东西通常留不下来,而北方地区干燥,相对就多见一些。
此外像深宅大院、佛塔古寺的周围,也常常出现类似的灰池,只不过原料上相对更精细一些。
我听京津地区的同行说过,八十年代八大处施工,就刨出来过不止一处的白灰池,池子里的灰质极其细密,是纯白灰加蛋清加糯米汁做成的,拌上水甚至还能用。
他们告诉我,这是古人填埋的时候做了措施,故意保存下来的,毕竟宅院、寺庙什么的属于阳间建筑,存在修缮需求,原装的东西用起来,往往要比后做的好。
将塑料袋放到茶几上,我略微点了点头,心中隐隐升起一丝期待。
因为甭管砖室墓还是石室墓,等级高的墓葬才会用地仗,平民和一些小规模家族是没有的。
当时了解的还是不够多,不太清楚这个界线具体卡到哪里。
后来专门研究了一下,我认为,如果是魏晋隋唐时期的墓葬,基本县官以上的级别,大概率就会出现单层地仗了。
抬手示意李春泉坐下,我客气的给他上了颗烟,然后问:“李爷,什么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