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坤山丁未(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只不过东侧最尊位的一个已经刨了,按燕国殉葬压低不压高的特点,其他殉葬棺的出货情况,绝对是比不过东胡少女的,再加上护卫棺的陪葬品,肯定是武器为主,刨不刨的意义不大。

说到这,看书细的小伙伴可能会跟我掰透:你不是说过,燕国墓是遵循“男尊北次东西辅”的规律么?怎么到这就变了呢?

注意,先前说的那个规律,是适用于陪葬坑位置的,而不是殉葬棺。

这是两个概念。

陪葬坑无论祭祀坑、器物坑还是车马坑,它们的作用都是彰显礼制和等级;而殉葬棺虽然也涉及尊卑等级,但更多的,还是古人“视死如生”观念的体现,注重的是墓主人死后的“生活起居”。

就有点类似于前庭和后寝,是两套不同的体系。

二十分钟后。

“小萧,上探针!”

程涛话没说完,我已然接好探针,平着朝椁室方向打过去。

触及椁板后,我拔出探针,朝南错出三十公分又打了一眼探点,这次探杆扎进去一米五,始终没碰到椁板。

“没错儿,到椁室东南角儿了,定向吧!”

“嗯!”

程涛兴奋的点点头,立即掏出罗盘平放在地面上,并拿出纸笔开始画图。

这时候,就要用到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了。

墓圹(核心穴坑)东西向的长度,大概是十二米,墓道位于墓圹南侧正中间,宽三米;

器物坑的位置,是墓圹南侧七米,紧靠墓道西侧;

而我们站的位置是东侧二层台,这个结构完全包括在墓圹之中,也就是说,要在十二米的基础上减去一米。

那么这就可以算出,我们的横井和墓道西侧东西向的水平直线距离是六米五,和器物坑北侧南北向的水平直线距离是八米(南侧也有二层台,所以要在七米的基础上加一米)。

根据勾方加股方等于弦方,可以算出,我们距离器物坑东北角的直线距离,大概是十点三米。

咳~

那啥……

我只能算到这一步。

因为我的数学只有初三水平,只学过特殊角值,而通过正切值求角度的逆运算,是高中以上才会涉及的知识,我特么压根就没学过……

后来我还尝试学习了一下。

他妈的!

这东西谁研究的?

简直太难了!

得亏我没有继续上学,不然三角函数绝对会成为我一生之敌!

就因为这个,打那以后,我包里一直都装着个量角器。

不会算不要紧,会画就行了。

把距离按比例缩小、画准,具体多少度,我一量不就清楚了么?

反复算了三分钟,程涛得出,夹角大概是南偏西39.1°,落实到罗盘上就是219.1°,对应二十四山中的坤山位,属丁未分金有效范围。

可以!

这个方位相当硬!

按分金五行讲究,丁未纳音是天河水,坤山属土,土克水为财星格局,再加上丙丁庚辛分金又都属珠宝线,这是妥妥的求财吉位!

照这么一看,这个器物坑里,指定是还有大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