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仙家禁忌(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27.仙家禁忌(第1/2页)
谁降了这猴子,谁就是他师父。
为什么这么说?镇元子在五庄观要收拾这猴子时,大仙大怒道:这个泼猴,着然无礼!教他当面做了手脚!你走了便罢,怎么又捣了我的灶?这泼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抟砂弄汞,捉影捕风。罢,罢,罢!饶他去罢。可见对于猴子,连这地祖之仙都没有办法,何况常人,也只有他师父方拿得住他。以太上老君的道行,要看出这一点不难吧。
那么猴子的师父究竟是谁呢?
当然是如来佛祖了。
猴子大闹天宫,收益最大的是谁?肯定是如来了!如来收了猴头,做了个安天大会,出尽风头,不是如来又是谁?那既然是如来,也当有凭有据才行。
先说两个人证。
西游记第十九回收了猪头后,师徒三人路遇乌巢禅师,唐僧问他:西天大雷音寺在那里,果有多远?问了三遍,禅师就是不答,只说远哩,远哩。最后笑云: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此时的猴子可还一次都没去过西天呢,而只有在拜师学艺之时去过西牛贺州,也就是西天。禅师这么说,显然是知道猴子曾在那里学艺了。禅师能知道,而身在西牛贺州的如来竟不知道有菩提这方高人在眼皮底下吗?
第五十五回,蝎子精道:猴子,你好不识进退!我便认得你,你是不认得我。你那雷音寺里佛如来,也还怕我哩,量你这两个毛人,到得那里!都上来,一个个仔细看打!
西天路上,认得猪头的人不一定认得猴子,认得猴子的人却都认得猪头,因为猪头是天蓬元帅。蝎子精认得猴子却不认得猪头,说明她没去过天上。那么,她是在哪儿认得猴子的呢?只有一个地方,那便是如来佛那里。他们都曾在那里住过了的。而不同的是,蝎子精是隐蔽的,所以”我便认得你,你是不认得我。”
有人证了,似乎仍稍显不足,那还需看看猴子的表现。
我们再看,猴子胜不了青牛精兕大王,求见如来佛。这是他第一次寻到灵山来,他找到了顶摩霄汉中,却不急着上山求救,反而欣赏起西天风景了。
猴子是十万火急地赶来搬救兵的,但到了灵山之后,却不进去了,在这儿看山。直到比丘尼尊者看到了猴子,他才上得山去。
这里,猴子究竟看到了什么?
此时,猴子已离开祖师千年之久,而此时的猴子有火眼金睛,眼光何其独道?怎能看不出,这灵山宝地与当年学艺之地布局竟如此相似?看到此情此景,他能不奇怪吗?
且看灵山山景:
前面的松、柏、篁这三种植物,这里看到了两种,而九十八回见真如时,这里有篁,说明这是完全一致的。
前面的鹤、凤、猿、鹿、狮、象这六种动物,这里看到了四种,恰好是后面狮、象到狮驼国为妖去了,说明这也是完全一致的。
植物、动物是如此的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多了一座山巅上的雷音寺,方圆的景致要比原先气派壮观的多。
故地重游,猴子怎能不多看一眼?
真假美猴王时,猴子再上灵山,求如来辨认。
如来先已对大众说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显然,如来已经点破了,猴子生了二心不服唐僧了。
如来说的这个六耳猕猴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没听说过的,因为这是如来杜撰的。按如来的说法:猴分四类,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那么,无论六耳猕猴怎样善聆音,知前后,他都是不应该具备猴子的”通变化”这一功能的,也不应该有八卦炉炼过的火眼金睛,更不应该有金箍棒,百分之百不可能有紧箍咒。如来之所以编造个妖怪的名字帮他圆谎,还是为了让他去保唐僧。
那如来为什么不编个别的名字,却偏偏要编个六耳弥猴?
因为六耳这个词,对猴子来说大有深意。
猴子随菩提祖师学艺,祖师是打暗语教的,猴子悟破玄机,半夜子时,跪在祖师床前求教,猴子道:此间更无六耳。
这六耳之说,可谓你知我知。此时,猴子方如梦方醒。也就是在此时,如来承诺猴子,你放心去取经,取经完事,你就是佛。
佛呀,那是多少世修来的,一个泼猴,闹了个真假美猴王就得了个佛的正果?
说得颇有点远,但是本书讲的是道佛神斗法的故事,而猴子大闹天宫作为一个引子,自然要讲清楚。
也正是因为这猴子是如来的弟子,小雷音寺一难时,这位东来佛祖才不请自到,助猴子度难。但黄眉怪被东来佛祖带走后,猴子便一把火烧了小雷音寺,可见猴子是不怕东来佛祖的。毕竟,弥勒佛是未来佛,而猴子师父现在是佛祖。弥勒佛与如来佛这等圣人级别自不可能亲自下场斗法,但弟子斗法,自是常事。而此番东土人间帝王争夺,二位佛祖的弟子自然卷入其中。
弥勒佛不可能与如来佛直接斗法,但弟子斗法,还是常事的。
此番三国乱世,便亦成了二人斗法的境地。
——
黄眉这个人素来狂妄,你看在西游记中,这黄眉搞了个小雷音寺骗唐僧等人进殿,见猴子不拜,就假扮佛祖,何其狂妄?
黄眉性子本就张狂,此番又转世袁家嫡子,袁绍虽为袁家长子,但是个庶出,如何入得了他眼?现在他得了冀州这等大州,袁术如何甘心?当即便派人去求马匹粮草。
袁绍知道袁术素来目中无人,更是看不起自己的出身,所以坚不发粮。
袁术大怒,自此便和袁绍结下了梁子。让袁术更不爽的是,族中也多支持袁绍。
袁绍不肯给粮,袁术只得遣使去刘表处借粮。
谁知刘表与袁绍交好,也一向看不起袁术,也是不与。
袁术大恨,他知道刘表和孙坚曾因玉玺之事结怨,便遣书述说刘表劫孙坚之事,实乃袁绍之谋,与自己毫无干系。又提及袁绍欲与刘表合谋谋取江东,自己愿为孙坚向袁绍复仇,并劝孙坚攻打刘表。
——
孙坚虽与袁术因讨伐董卓催粮之事心生嫌隙,但其早欲对刘表动兵以报拦兵之仇,收到袁术书信,当即聚众商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27.仙家禁忌(第2/2页)
程普劝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