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我碰了不该碰的灰(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37章我碰了不该碰的灰(第1/2页)
沈观站在地窖密室的梁下,指尖仍残留着那张血笺的触感。
风从砖缝间钻入,吹得三色丝线微微震颤,红蓝金交错如命途纠缠。
木雕小鸟悬于头顶,腹中已空,可那行“雁门关外,钟响三更——这一次,是你该去赴约了”的血字却在他脑中反复回荡,像是一道来自幽冥的召唤。
他尚未提笔在绢图上标注新节点,老秦便匆匆推门而入,脸色铁青:“出事了!大理寺地库昨夜遭窃,三十具封存十年的尸骨不翼而飞!”
“尸骨?”沈观眉峰一凛,声音沉如寒潭,“不是金银?也不是案卷?”
“正是尸骨。”老秦压低嗓音,“每具骸骨锁骨处都钉着一枚铜锁,刻有‘春’或‘秋’字样。今早巡防报上来时,整个大理寺都炸了锅。有人冷笑说:‘咱们这位神探大人,莫不是要给死人申冤?’”
沈观眸光骤冷。
死人不会说话,但死人会留下痕迹——尤其是被人刻意抹去的痕迹。
他披衣出门,直奔大理寺地库。
沿途同僚目光闪烁,讥讽与警惕交织,唯有陆明修悄然拦路,塞给他一张泛黄残卷的抄录本,指尖微颤:“这些案子……当年全归霍典狱经手。结案文书齐全,可卷底批注皆为朱砂暗记——‘焚’字为令,‘勿查’为规。”
沈观接过残卷,纸页脆薄如枯叶,翻动时簌簌作响。
一行行干瘪的记录背后,是无数被掩埋的名字与真相。
地库阴冷如墓穴,铁门半开,烛火在穿堂风中摇曳不定。
沈观俯身查验仅余的一具替换骨架——那是昨夜被盗前临时调换的备用模型,细节却未作更改。
他目光落在锁骨处的铜锁上,瞳孔微缩。
锁孔统一朝东。
这绝非巧合。
他取出随身小刀轻撬锁芯,铜屑微落,鼻尖忽嗅到一丝极淡的松脂味——非官造制式所用之漆。
再细察锁背铭文,字体工整却略带匠气,内圈隐有“孙记”二字浅痕。
城南孙记锁坊。
他还未起身,指尖已触及尸骨右手。
五指蜷曲如握物,掌心却空无一物,皮肉萎缩痕迹显示曾长期紧攥某物,后被强行剥离。
“他们在藏什么?”沈观低声自语,心头阴云密布。
他闭目凝神,将一块残留在指缝中的布屑贴于玉佩之上。
【线索溯源·启动】
识海骤然翻涌,光影重构——
夜雨倾盆,一辆牛车缓缓驶入大理寺后门。
驾车者身披白袍,面覆斗笠,身后十余口黑棺依次抬入地库。
一名文书官模样的人递上签批令,火光照亮印鉴一角:赫然是霍九章私印。
批注写着“疫病暴毙,依例焚化”。
可那牛车离去的方向,并非城西火葬场,而是通往北郊乱坟岗深处……
画面戛然而止。
系统低鸣响起:【侦破关联度提升,检测到长期掩盖行为模式,目标人物:霍九章,置信度81.6%】
沈观睁眼,寒意自脊背蔓延。
这不是盗窃,是灭口——对早已死去之人的二次清算。
次日清晨,他换上粗布短褐,肩扛铜筐,扮作收旧铜的贩子,悄然前往城南孙记锁坊。
巷子静得出奇。
晨雾未散,锁坊门扉半掩,门轴吱呀晃动。
一股浓烈血腥扑面而来,混杂着焦木与铁锈的气息。
沈观脚步一顿,缓缓推门。
灶台前,孙五爷仰面倒地,脖颈一道细长割痕,血已凝成黑紫色。
他右手紧攥半块烧焦木牌,指节发白,仿佛至死不肯松手。
沈观蹲下掰开手指,木牌上四个炭迹斑驳的大字刺入眼帘——莫问春秋。
墙上血书触目惊心:“知者死,问者亡。”
而桌角,静静躺着一枚未完成的铜锁胚体。
沈观以袖遮光细看,内侧刻着一行极细编号:丙午年七月初九。
他呼吸一滞。
那一日,柳青萝被焚于窑中,尸骨成灰。
可这枚锁胚,分明是在复刻十年前的刑具!
他正欲取走证物,门外骤然传来密集脚步声,夹杂着铠甲碰撞之音。
“站住!何人擅闯命案现场?”
巡防营统领带着兵卒涌入,身后跟着寺正赵元礼,紫袍玉带,面色阴沉如铁。
“沈评事?”赵元礼冷笑出声,目光扫过桌上的铜锁,“你不在大理寺当你的神探,反倒来民宅搜证?还妄图私留凶器,是想栽赃嫁祸不成?”
沈观缓缓起身,脸上无悲无喜,只将手中铜锁轻轻放回桌面。
“我只是来收旧铜的。”他淡淡道,“不过现在看来,有些东西,不该碰的,碰了就会沾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7章我碰了不该碰的灰(第2/2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