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积跬步 第五十二章高升(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皇帝道:“你所言不无道理,朕会深思熟虑,现在先回答朕的问题。”
吴出左怎么回答?
作为当朝宰辅群臣领袖,他如何回答才能两全其美?
说追究太后?方许光脚所以不怕,他却穿着鞋呢。
说不追究?那又要怎么找出不追究的合理性?
“宰辅心气不平,思绪稍乱,先暂时冷静一下,一会儿再答。”
皇帝适时给了吴出左一个台阶。
吴出左立刻俯身:“臣遵旨。”
皇帝问:“那你们呢?你们谁能说出些什么来?”
满朝文武,无一人上前。
面对这个问题,怎么回答都有错,确切的说都有罪。
他们都是穿鞋的。
皇帝等了好一会儿也不见有人出列,于是轻叹一声。
“你们都不愿主动站出来说,那朕就挑个人来说。”
他此言一出,在场的哪个不是面上变色心跳加速?
已经有些聪明人看出来了,貌似是方许逼着陛下表态,实则,是陛下借机逼着文武百官表态。
太后之错,你们觉得要怎么办?
挑着谁,谁敢胡说八道?
只能在信里默念,挑谁都别挑我,死道友莫死贫道。
“满朝红紫,只顾低眉。”
皇帝说出这八个字,抨击着每一位高官的心境。
“朕就挑一个不红不紫的。”
皇帝忽然声音提高:“李知儒,你上殿来说!”
所有人愣了一下,李知儒是谁?
方许心跳却骤然加速,猛的回头看向大殿门口。
只见,一身七品蓝袍的李知儒缓步进来,从容不迫。
至殿下,李知儒撩袍跪倒:“臣,维安县县令李知儒,叩见陛下!”
当看到大哥的那一刻,方许心跳的比任何人都要快了。
陛下这是要干嘛?
陛下要拿大哥的身家性命来压他方许低头?
如果他害怕大哥说错话,那他就该马上改变自己此前言辞,不再追究太后。
然而就在方许已经要咬着牙阻拦李知儒的时候,却见李知儒对他微微摇头。
没出声,可看大哥嘴型,他知道大哥说了些什么。
少思量,心定可往。
皇帝此时说道:“李知儒,你在维安县做了九年县令,维安县曾受冤屈,为琢郡拆掉城墙一角,维安县百姓十年不能抬头。”
他问:“此时此刻,你在朕面前,是否能抬头说话?!”
李知儒抬头。
目光平静,而又灼燃。
“陛下,臣代表维安百姓谢陛下恩德,代天下无辜之身而受冤责的百姓谢陛下恩德,陛下法举,天下清明了。”
皇帝嗯了一声。
他问:“你觉得朕所颁布之举措,是公还是不公?”
李知儒回答:“陛下颁布法旨是以求公之心为基石,宰辅所言是以查缺之心助夯土,都对。”
皇帝皱眉,显然对李知儒给出这样的答案极为不满。
方许也愣了一下,他大哥怎么能说出如此中庸之词?
可他太了解他大哥了,他大哥怎么可能中庸之人?
就见此时,李知儒起身。
“陛下,安抚而不追责,是虚言。”
他昂首看着屏风。
“天下百姓,苦务虚久矣,芸芸众生,盼务实心切。”
“宰辅所言出于公心无可厚非,是究现在而非究过往,然,究现在不究过往,实则是对天下百姓更大不公。”
“天下百姓被牵连十年不能扬眉,陛下以实措弥补,皆言善,皇族国戚被牵连遭惩治,臣以为亦可观十年,再弥补之,亦为善举。”
这个时候大家才反应过来,面前这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家伙心肠比方许还要坚定狠辣。
听起来轻飘飘一句,就想把皇亲国戚按死十年。
“至于追究太后之责。”
李知儒道:“臣斗胆以为,先帝之罪是死罪,但先帝已死,不以死罪追之,陛下举措,已有警效,无不当之处。”
“而太后之罪非死罪,亦不该以死罪治之,然,死者之罪不该以死罪追治,活人之罪,不该以非死罪而不治。”
他抱拳昂首:“臣,亦觉应予太后以诫勉。”
皇帝深吸一口气:“你也好大的胆子。”
李知儒回答:“君前陈述不敢不忠不正,国法议事不敢不直不实。”
皇帝沉默了好久。
然后问:“你们可有人与他同思同议?”
方许要上前,皇帝似乎早有预判:“原本表过态的就不必再表态了。”
方许退了回去,心说还是被皇都堵了我一下。
“忠君之臣该有直言,为君之道该听直言,可以说错不能不说,知错可改不能不认。”
皇帝道:“李知儒,你在维安县九年是积跬步,积跬步而不能至千里,不对;今日到殊都是至千里,行千里而不能登高,也不对;可入御史台,掌都御史,朕希望你以后也能如今日这样直言不畏,当有古贤风范,体弱而不惧高,登高而不惧寒。”
都御史,正三品?
从七品小官到正三品?
不光其他人懵了,方许都懵了。
他下意识看向屏风那边,心说我大哥敢直言陛下你给他升官,我呢?
才想到这,就听见陛下说道:“方许在朝堂上阴阳怪气指桑骂槐,行为不端罚俸半年,散朝吧。”
拂袖而去。
𝙄Ⓑ𝐐𝐺. v𝙄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