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办公室里的真心对话(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想提升,就得下功夫了,”鹿鸣的语气严肃起来,“去看优质课视频,学人家怎么讲课,怎么设计课堂环节。然后开始设计问题串,把新课内容和实际案例、甚至和你们专业相关的资格考试题联系起来,再好好研究学生的学情,知道学生哪里懂,哪里不懂,哪里感兴趣。这样一轮下来,课就上档次了。不过我告诉你,课永远是越备越觉得能更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他想起自己以前每次备课都能有新的感悟,都能找到可以改进的地方。有时候讲完一节课,觉得某个知识点没讲透,下一次就会换一种方式讲。

“那新手有没有什么捷径啊?”鹿晓晓问道,她身边有几个刚入职的年轻老师,备课都很吃力。

“捷径也有,”鹿鸣笑了笑,“找慕课或者B站上的讲课视频,用录音笔转成文字稿,然后把逐字稿提炼成教案,自己大声读几遍,记个大概,上课的时候带着教案走,慢慢就能掌握讲课框架了。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想真正站稳讲台,还得靠自己慢慢琢磨,慢慢积累。”

他看着鹿晓晓,语重心长地说:“备课最关键的是什么,你知道吗?是大纲。不管用什么工具,不管找多少资料,先把大纲搞定。把几家出版社的教材目录整合优化,让AI帮忙生成教学主线,然后再按章节整理内容,这样备出来的课才不会乱,逻辑才清晰。”

鹿晓晓认真地点点头,把这些话都记在心里:“谢谢Uncle,您这么一说,我心里亮堂多了。对了,有个事我一直想不明白,想问问您。”

“什么事?你说。”鹿鸣端起搪瓷缸,喝了口茶。

鹿晓晓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Uncle,为什么现在大学老师都在做一些没有意义的科研啊?我看我们学校的老师,整天忙着写论文、申项目,可那些论文,除了评职称能用,好像也没什么价值,那些项目,好多中标了之后就没下文了。这科研工作,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鹿鸣放下搪瓷缸,沉默了很久,办公室里只剩下窗外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这个问题,他不是第一次被问,也不是第一次问自己。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晓晓,你觉得科研没意义,很正常。因为在很多人眼里,科研首先不是为了探索真理,不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而是一份工作。”

“工作?”鹿晓晓愣住了。

“对,是工作,”鹿鸣点点头,“是工作就有考核,就有绩效。绩效要求可能很高,考核标准可能很扯,但你没办法。大家都在一个锅里拣菜吃,背地里吐槽吐槽,上了桌还得老老实实按人家的规矩来。毕竟规则不针对某个人,你要是过于理想主义,不去研究规则,最后把自己饿死了,那是你自己的问题。先活下来,再谈其他的。”

他想起自己刚评副教授的时候,也被逼着发论文、申项目。那时候他也觉得很委屈,觉得自己的研究方向不被认可,觉得那些考核标准很不合理,但他没有办法,只能跟着规则走。

“上边以文章为导向,我们就发文章;一个考核期要求发几篇,那我就发几篇;好期刊级别不够高,水刊混在各个分区里,那我就发水刊。”鹿鸣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上边以项目为导向,我们就申项目;项目跟国家发展需求高度绑定,那我就研究政策;本子变成高级八股,那我就研究范式。其实很多选题本身是有意义的,但因为项目是用来上职称的,所以很多项目事实上止于中标的那一刻。”

鹿晓晓皱起眉头:“那这样的科研,还有什么意思啊?”

“没意思,但没办法,”鹿鸣说道,“我相信大多数科研工作者是有学术理想的,都想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但理想不能当饭吃啊。在你有能力掌握自己的职业道路之前,科研就是一份普通工作,无他。”

他看着窗外的香樟树,眼神变得悠远起来:“对于很多混出头的人来说,比如那些教授、博导,他们自己掌握了资源,建立了团队,这时候科研工作就变成了科研管理工作。他们要想办法维持团队运转,一方面,人总想往高处走,想争取更多的资源,想在学术圈有更高的地位;另一方面,手下有青年学者要上职称,有博士要毕业,他们得对自己的团队负责。所以他们关注的,还是怎么能稳定地出成果,怎么能让团队里的人都有饭吃。”

鹿晓晓沉默了,她想起自己学校的一个教授,整天忙着申项目、拉经费,很少给本科生上课,就算上课,也总是心不在焉。她以前很不理解,现在好像有点懂了。

“普通工作,本来就谈不上什么价值不价值,意义不意义的,”鹿鸣的声音缓和下来,“所谓的意义,都是由工作的人赋予的。就算99.9%的论文都是垃圾,我也相信,总会有那么一些人,行走在本心的路上,去做一些不热门、不好发文章、看不到多少应用价值,但就是觉得很有趣、很有意义的研究。”

他笑了笑,脸上的皱纹里都带着暖意:“人这辈子,要多少文章才算够呢?有那么一两篇自己非常满意、觉得真正有价值的,就不虚此行了。我年轻的时候,花了五年时间研究一个课题,最后只发了一篇论文,但那篇论文,是我真正用心做出来的,直到现在,还有人引用。每次想到这个,我就觉得很满足。”

鹿晓晓看着Uncle脸上的笑容,心里的郁结好像一下子解开了。她想起自己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也想过要好好做研究,要写出有价值的论文,但后来被考核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慢慢就忘了自己的初心。

“Uncle,我明白了,”鹿晓晓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不管是教学还是科研,先把该做的做好,先活下来,然后再坚持自己的初心,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

鹿鸣满意地点点头:“对,就是这个道理。做人做事,都要脚踏实地,也要有自己的坚持。教学要守得住分寸,工作要扛得住压力,科研要耐得住寂寞,为人要懂得变通,也要守住底线。”

他拿起搪瓷缸,又喝了一口茶,茶的清香在嘴里散开。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身上,给他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近四十载春秋,他在这所大学里,看过太多的人和事,有过迷茫,有过委屈,有过喜悦,有过感动,但他始终坚信,大学老师这份职业,依然有它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鹿晓晓看了看时间,站起身来:“Uncle,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今天跟您聊了这么多,真是受益匪浅。以后我有不懂的,还得来问您。”

“随时来,”我笑着说,“我这儿,随时欢迎你。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身体,别太累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好身体,才能好好教书,好好做研究,好好生活。”

鹿晓晓点点头,拎起帆布包:“我知道了,Uncle。您也多注意身体,别老在办公室待着,多出去走走。”

她走到门口,又转过身来,笑着说:“Uncle,谢谢您!我现在觉得,大学老师这份工作,虽然压力大,但好像也没那么糟。”

我笑了,挥了挥手:“去吧,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看着侄女的身影消失在走廊尽头,我重新坐回椅子上,拿起桌上的教材,翻了起来。窗外的香樟树沙沙作响,好像在诉说着这所大学里的故事,那些关于坚守与变通、理想与现实、迷茫与希望的故事,还在继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