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筹措(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春雨淅淅沥沥下了三天,西尧村的土路变得泥泞不堪。郑昊站在村委会的窗前,望着灰蒙蒙的天空,眉头紧锁。
“老四,你再算一遍,真的需要180万?“郑建国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摞计算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
郑昊回过头,看着大哥疲惫的神色。这几天为了资金的事,全家人都没睡好觉。
“大哥,我算了不下十遍。“郑昊拿起桌上的预算表,“厂房建设10万,设备采购120万,物料资金30万,人工成本20万。这还是最保守的估算。“
“180万...“郑建国坐下来,用力揉着太阳穴,“咱们村所有的积蓄加起来也就50万,政府投资50万,还差80万的缺口。“
王师傅从隔壁房间走过来,脸色同样沉重:“我刚才和几个老朋友通了电话,他们都说现在银行放贷很紧,特别是对集体企业。“
“银行那边什么条件?“郑昊问道。
“抵押,还要担保。“王师傅摇摇头,“咱们用什么抵押?这些破房子?银行根本看不上。担保人更难找,谁敢为80万担保?“
房间里陷入了沉默。外面的雨声越来越大,仿佛在诉说着众人心中的沉重。
这时,张国强和王家祥也赶了过来。两人的衣服都被雨水打湿,但神色却有些兴奋。
“郑哥,我有个想法!“张国强顾不上擦拭雨水,急切地说道:“我家在长春有些关系,我爸在一汽工作,虽然退休了,但还有些人脉。“
王家祥接着说:“我也打听了一下,北京那边有些研究所在搞产学研合作,如果我们的项目足够有前景,说不定能争取到一些技术入股。“
郑昊眼前一亮:“你们具体说说。“
张国强坐下来,整理了一下思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现在产能过剩,很多配套厂家都在找新的出路。如果我们能说服他们,让一些配套企业以设备入股的形式参与进来,既解决了他们的设备闲置问题,也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
“这个想法不错。“王师傅点点头,“设备折价入股,确实是个思路。“
王家祥也说道:“北京农业机械研究院那边,我有个师兄在工作。他们现在也在找企业合作,把研究成果转化。如果我们的拖拉机项目能吸引他们,技术入股也是可能的。“
郑昊在心里快速盘算着:“如果能拉到30万的设备入股,再加上20万的技术入股,资金缺口就能缩小到20万。“
“还有20万呢。“郑建国苦笑道。
“二哥那边有消息吗?“郑昊问道。
话音刚落,郑建军从外面冲了进来,浑身湿透但神色兴奋:“有消息了!县里的农机公司愿意预付30万的订金,但是有条件。“
所有人都看向郑建军。
“什么条件?“
“他们要我们保证明年6月之前交付第一批50台拖拉机,而且性能指标不能低于东方红75型。“郑建军擦着脸上的雨水,“如果完不成,要双倍赔偿。“
房间里再次安静下来。双倍赔偿意味着60万,这对刚起步的西尧重工来说是致命的。
“还有其他选择吗?“王师傅问道。
郑建军摇摇头:“我跑了三个县的农机公司,只有咱们县的公司愿意预付款,其他的都要现货现款。“
郑昊站起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前世的经验告诉他,初创企业的资金链就是生死线,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前功尽弃。
“我觉得这个条件可以接受。“郑昊突然停下脚步,“明年6月交付50台,技术上完全可行。关键是我们要有信心。“
“老四,你确定?“郑建国担忧地看着弟弟,“万一出了问题...“
“不试怎么知道?“郑昊的声音坚定,“我们已经走到这一步了,退缩只会让前面的努力白费。“
王师傅思考了一会儿:“如果加上县里的30万预付款,资金缺口就剩40万了。“
“40万...“张国强眼珠一转,“郑哥,我还有个想法。知青返城现在是大趋势,很多人手里都有些积蓄,如果我们能组织一个集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