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周煜提出的问题,像一记重锤,敲在了所有人的心头。

用分立元件堆砌出来的“CPU”,在低速运行时尚能勉强工作,一旦试图提升频率,各种不确定性就像幽灵一样冒出来,让整个系统变得不可控。这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你非要他去跑百米冲刺,结果只能是摔得一塌糊涂。

“问题出在信号的同步和稳定性上。”郑昊指着那块“土制CPU”板,沉声说道,“每一个晶体管都有自己的开关延迟,每一个焊点都有微小的电阻和电容效应。当这些成千上万个微小的延迟和效应叠加起来,就会导致时钟信号和数据信号之间产生偏差,从而引发逻辑错误。”

“我们尝试过缩短导线长度,优化布局,甚至用上了当时能找到最好的屏蔽措施,但效果甚微。”孙宇补充道,他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无奈。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中都带着一丝迷茫。这条“土法炼钢”的路,似乎走到了尽头。

“难道,我们真的要放弃总线架构,转回单板机吗?”一个小张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不甘。

郑昊没有回答,他走到黑板前,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放弃总线架构,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未来拓展的潜力,也意味着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白费。

他脑海中飞速闪过前世关于集成电路设计、时序分析、以及各种容错机制的知识。这些知识,在现在这个连像样的示波器都稀缺的年代,显得如此遥远和不切实际。

“我们不能放弃。”郑昊突然开口,声音不大,但却像一道闪电,划破了实验室里的沉闷。

所有人都看向他。

“我们之前的思路,是试图用分立元件去‘模拟’一个完整的集成电路CPU。”郑昊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方框,里面写着“CPU”,“但这条路,在当前条件下,是行不通的。”

他擦掉了那个方框,重新画了几个小方框,并用线连接起来。

“既然我们造不出一个完整的‘大脑’,那我们就先造出它的‘神经元’和‘神经节’!”郑昊的眼神再次变得明亮起来,他想到了一个大胆而又符合实际的方案。

“我们不强求用分立元件去实现整个CPU的复杂逻辑,那太过庞大和脆弱。我们把CPU最核心的功能,再次进行拆解!”

他指着黑板上的小方框:“我们可以用分立元件,或者我们能搞到的最简单的TTL逻辑门芯片,去实现最基本的运算单元,比如一个8位的加法器,一个简单的寄存器组,一个程序计数器……”

“这些单元,它们的规模相对较小,逻辑结构相对简单,用分立元件搭建起来,它的稳定性更容易控制。”

“然后呢?”周煜的眼睛亮了起来,他似乎捕捉到了郑昊的思路。

“然后,我们不把它们全部集成在一块板子上,而是将它们做成一个个独立的、可插拔的‘功能模块’!”郑昊在黑板上画出几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带有一排插针。

“比如,一个‘加法器模块’,一个‘寄存器模块’,一个‘指令译码模块’,一个‘程序计数器模块’。这些模块之间,通过我们设计好的‘内部总线’进行连接!”

他看向孙宇和钱浩:“孙宇同志,钱浩同志,你们要负责设计这些模块的物理接口和电路布局,确保它们之间的信号传输稳定可靠。这些模块的规模小了,信号传输距离短了,串扰和延迟的问题就会大大减轻!”

他又看向周煜的团队:“周煜同志,你们要负责设计这些模块之间的‘内部总线协议’。它比整个系统总线要简单得多,只负责模块内部的数据传输和控制信号。同时,你们还要负责设计一个‘微程序控制器’,它不需要是完整的CPU,只需要通过一系列简单的控制信号,去协调这些功能模块的工作,让它们按照指令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完成运算!”

“这……这不就是把CPU给‘模块化’了!”周煜恍然大悟,他激动得一拍桌子,“我们把一个复杂的CPU,拆解成若干个简单功能模块,每个模块用分立元件实现,模块之间再通过内部总线连接!这样既能保证模块的稳定性,又能实现CPU的功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