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奇袭珍珠港(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3月15日凌晨,千盼万盼,一队深蓝色的轰炸机总算是出现在了天边。

第18航空大队披着星光、迎着朝阳,在众人的欢呼下,降落在中途岛机场上。

总的来说,这趟旅途还算是顺利,第18航空大队一路飞过来,航程万里,仅损失了三架飞机。

长途飞行证明了三九式中型轰炸机的可靠性,也反映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但这都跟现在没什么关系,那是后方的事情。

战事当头,自然没有什么隆重的欢迎仪式,飞行员们也都相当疲惫,虽然有自动飞行装置的辅助,但近六个小时不停歇的飞行依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空军方面基本确定了这些飞机的状态并将之以技术报告形式转交海军后,特设丙字一〇一空袭舰队即刻启程,向东北方驶去。

特设舰队由两支编队,共计两艘航母、一艘战列舰、三艘轻巡洋舰、十二艘驱逐舰组成。

无线电静默状态下,这支舰队很快便消失在茫茫大洋中。

日落月升,月落日升,又一次日落,特设舰队已经抵达北方海域,仍然保持向东航行。

舰队中,全体官兵各司其职,参谋们拟推着若干临时预案、地勤人员对机库中停放着的舰载机进行检查、飞行员们则早早的回舱休息养精蓄锐、炊事兵在为明天的餐食做准备。

后半夜,舰队到达瓦胡岛以北200海里的预定转向点,随后调整航向至165度。

3月17号凌晨,经过近两天的航行,特设舰队悄无声息的靠近了瓦胡岛。

海天一色,一片深蓝,虽不是伸手不见五指,却也只能听见哗哗的浪声。

严格执行灯火管制的特设舰队每艘船都是黑漆漆的,只有舰艉开着一盏低辨识度航行灯,为避免发生碰撞事故,各舰比正常航行相距更远一些。

船上的时钟一点一点的走着,当时针跳到一刻钟时,起床铃在各个舱室响了起来。

除了个别心态极佳的家伙,面对这项任务,绝大多数的国防军官兵都睡得很浅,几乎一听到响动就下意识的翻身下床了。

飞行员们情况稍微好点,他们大多都在前一天服用了安神丸之类的药物助眠,但到了这个点,还是有许多人提前苏醒。

听到铃声之后,飞行员们一个鲤鱼打挺,直接从床上蹦了起来,然后抓起衣服就往身上套,匆匆开始洗漱,紧接着,其中一部分开始赶赴简报厅。

由于外边的走廊过道只亮着基本照明灯,比较暗沉,但简报室中格外亮堂,踏入这间舱室的飞行员们下意识的抬手遮眼。

因为奇袭行动要放飞几乎全部的舰载机,所以每个人都需要过来听取临战简报,但舱室无法容纳这么多人,因此只能轮换着来。

此刻简报室里的黑板上已经标好了瓦胡岛上各个目标,还勾勒着飞行路线等等信息。

“……出于安全考虑,本舰在放飞舰载机以后会立马转往西北,高速远离。诸位务必记好,如果飞机受伤就不要冒险返航了,飞到考爱岛去便是。”

简报室内的氛围完美贴合大战前的状态,低沉而严肃,谁都不知道,几个小时后自己到底是在奈何桥上,还是舰桥上。

飞官餐厅的早餐也非常豪华,菜肴琳琅满目,荤素甜咸无一不有,不过大部分人都没什么食欲。

况且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是临出击前不宜吃喝太多以免腹胀,所以飞行员们都只是随便吃了个七、八分饱。

在太微左垣号的机库中,各架飞机已经接受了最终检查,开始准备向甲板上提。

机库中没有任何飞机携带航空鱼雷,战斗机挂载了一枚100公斤航弹,鱼雷机挂载六枚100公斤航弹,而俯冲轰炸机则挂载四枚100公斤航弹。

由于任务特殊,在开战前宁庆光破例允许飞行员在自己的座机上进行涂鸦,或是希望,或是嘲弄,或是愤怒,除了标志线和【震】的海航标志出外,各色字样与图案出现在飞机上。

不过,很少有人会写“战争胜利后如何如何”,毕竟这样多少有点不吉利。

很快,数十架蓄势待发的舰载机就停满了飞机的半个甲板。

舰载机第1大队兼第1中队“东上相”队队长乐以琴在甲板前方,面前,百余名身着深蓝色飞行服的空勤人员整齐列队。

他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或年轻或沉稳的脸庞,这些面孔上有紧张,有亢奋,有淡漠,但更多的是坚毅。

冷色的灯光照在甲板上,甲板上异常安静,只有海浪声、风声以及机械的低沉的轰鸣声。

他没有立刻开口,而是沉默了几秒,这短暂的静默却仿佛有千钧之重,压下了所有杂念,让所有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随后,乐以琴的声音响起,不高亢,却异常清晰、沉稳,穿透了海风,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诸位,简报都已明晰,目标就在南方,瓦胡岛、珍珠港,那是我们一雪前耻的地方,机场、油库,今天我们把它们炸穿、烧光!”

“诸君,万三千里云和月,我们不是来观光的,从他们偷袭我们的那一天起,这笔债,就一直记着!今天,轮到我们去敲他们的门了!”

“大家都已经经历过战斗,我们训练与实战一样都不缺,编队要紧密,攻击要果决,今天,只需要相信队友,看好长机,直捣黄龙!”

“如果受伤,按计划去考爱岛,别逞强往母舰硬闯,保住自己,以后还能打更多鬼子!”

说到这里,他的语气稍稍放缓,却更显深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