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地狱,即是如此!(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海军猛烈的炮击和轰炸看似摧毁了一切,但显然大部分都打在了伪装目标和无关紧要的地域上。

敌人巧妙地利用了地形,构建了极其坚固且隐蔽的防御体系,并且以惊人的纪律性顶住了轰炸,直到最有利的时机才突然开火。

“命令军舰立刻压制敌方岸防炮火和迫击炮阵地,优先打击那些冒烟的射击点。”范德格里夫特看着糟糕的海滩,下令道,“联系航空队,我们需要飞机持续在上空,用机枪扫射他们的战线,用炸弹压制那些机枪点。”

在强大的海空火力下,想要压制滩头火力固然不难。

但国防军的工事大多低于地面,并有坚固覆盖,舰炮却难以有效摧毁,而曲射的迫击炮阵地隐藏得很好,发射后又迅速转移或躲回掩体,让美军的火力反击效果大打折扣。

考爱岛的滩头,在经历了最初死寂的假象后,此刻真正变成了南太平洋战场上又一个血腥的炼狱。

美军的反攻,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敌人精心准备的防御陷阱,美军“三到四天夺回”的乐观估计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在长时间的炮火准备之后,看着沉寂下来的滩头,11点美军再次开始了登陆。

海面上,后续波次的登陆艇正在接近,他们仍然能看到上午的惨状,却无法停下,只能硬着头皮冲向这片死亡地带。

第一波登陆的美军部队损失惨重,建制被打乱,指挥官大量伤亡,幸存的士兵只能紧紧趴在弹坑里或是同伴的尸体旁,一直等到现在,才看到支援到来,但对于他们来说,心中的勇气恐怕已经所剩无几了。

相比于第一轮打击,这一轮打击中,美军官兵能够清晰的感觉到敌人炮火的削弱,这让前线与后方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看来早上的打击有效果?

在付出了一些伤亡之后,美军士兵开始踏上了松软但至少看不到水的沙滩,参考着之前的经验,海军陆战队组建了多支爆破小组,携带爆炸物向最前方的阵地冲去。

作为四等人,无论是预制爆破块,还是冲锋枪,都跟他们没关系,只能挂着手榴弹、拎着春田步枪、扛着炸药包去炸碉堡。

事实上,美军并非没有注意到他们在步兵火力上的弱势。

在欧洲战场上的情况稍好,虽然美国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轻机枪,也没有靠谱且足够的冲锋枪,还缺少合适的60mm迫击炮,但一定数量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临时增编勃朗宁M1919型机枪以及英国援助的布伦轻机枪和意大利援助的冲锋枪,再加上防御战的背景,还是缓解了这种困窘。

当然,德军也没装备60mm迫击炮,而是坑爹的50mm超轻型迫击炮。

然而,在澳洲战场上,美国人可就被教做人了。

澳洲战场上的主力是机动六师和陆战四旅,两支部队都是全面换装了自动步枪的,步兵自动火力是三九式自动步枪、三三式轻机枪加三五式重机枪这么一套。

这么一套下来,澳洲美军的情况还比欧洲更糟糕,这里是进攻方,而且澳大利亚自己都没什么冲锋枪和机枪,自然没法支援美国人了,因此前线火力就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了,五百米内被国防军打的晕头转向。

美国人此前也不是没注意过,但子弹不打到自己身上总是没感觉的。

从1937年西班牙内战开始,陆军便提出要研发轻机枪开始,然而,一直到1941年3月,美国人依然没能拿出合适的武器,只搞出了加兰德半自动步枪。

如今火烧眉毛了,美国陆军那边总算是吵出了个名堂——

首先是要奉行“拿来主义”,直接把英国人的布伦拿过来用。

只不过,这下就有乐子了——

全世界都在用捷克造!

中英两国的轻机枪本就是招标招来的,美国人学英国,都是ZB26/30系列机枪的直系后代。

而红色德国不受“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因此虽然军中有着较高的通用机枪的呼声,但也没有放弃轻机枪和重机枪搭配的模式,MG32轻机枪就是ZB26的表兄弟,是有点通用机枪味道的轻机枪。

其次是重机枪,水冷的勃朗宁M1917型重机枪显然已经不合适了,太笨重,也太不利于运动战了。

因此,美国人的想法是将A1型的枪管换成更轻便的枪管,改造也比较方便,成品就是二战中广为人知的M1919A4型机枪,是有点通用机枪味道的重机枪。

但水冷勃朗宁还是不能放弃的,就像是英国人不放弃维克斯一样,除非他们拿出一款更好的重机枪或通用机枪。

自动步枪则是排在最后面的,君不见马润尚无加兰德,陆军说到底也就是三等人,先拿些汤姆逊顶着吧。

去等武器研发部门的老爷们的好消息吧,绝对让你们眼前一黑......(bushi)

可惜,马润们还念着加兰德,但手里只有炸药包。

最开始的几百米什么也没发生,被狂轰滥炸得残破不堪的阵地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在美军看来,敌人要么已经撤退、要么都死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