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进展顺利(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与此同时,其他突击分队也在机场各处爆发激烈战斗。

他们迅速占领了机库、油库和弹药堆放点,少数留守机场的美军地勤和官兵进行了零星的抵抗,但在如神兵天降的国防军精锐突击队面前,很快就被粉碎。

14时20分左右,枪声渐渐稀疏下来,费数一站在机场指挥部门口,脚下是仍在冒烟的废墟。

跑道上升起数道黑烟,两架飞机残骸在燃烧,士兵们正在快速肃清残敌,在跑道关键点设置警戒,并开始在机场外围构建简易防御工事,准备应对美军必然的反扑。

由于今早上山间起了雾气,埃迪少将这一行人并未与机场进行联系,因此机场失守的事情也没有被他们得知。

后面的事情自然也就不奇怪了,中午雾气散去之后,受伤严重的师长被一架旋翼机接了过去,准备送往机场,然后搭乘运输机前往檀香山治疗。

这种飞机装有无动力的螺旋桨,看起来有点像直升机,可以在相当短的距离内起飞,但载重能力和飞行能力都相当有限,国防军通常将之作为野战炮兵部队的观测机。

这两架飞机飞到机场的时候就已经要没油了,自然想都没想就降落了。

结果,便不出所料的被俘虏了。

师长被俘、半个指挥班子被端,高级军官大半死伤或被俘,美军如今已经失败了,他们很难再组织起团级的战斗。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当费数一等人与后方取得联系后,发现战场的情况也已经相当明了。

首先是二旅那边成功端掉了侧翼,美军第58团作战勇猛,原本还能组织起反抗,但团长被炮打死了,失去指挥后,跑路的功夫还不到家,很快就乱成一团,只有少数部队逃了出去。

其次,装甲部队则在进入山区之后转向东方,与二旅二团一同沿着平原边缘向东推进。

期间,他们也与美军的装甲部队遭遇,那种高大古怪的坦克——车体上一门75毫米炮、装备37毫米反坦克炮的炮塔上还顶着一个7.62mm机枪的指挥塔——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耳目一新”。

国防军没有列装过多炮塔坦克,也没有宣传过这种坦克,除了少数军官了解多炮塔坦克的情况外,其他人还是难免为其高大的体格所摄。

美国人对于这种坦克也颇为自得——历史上在1943“***战役”遭遇德国坦克前,美国人对于自家产品都颇为自信,而关于来自英军和苏军的种种差评和反馈的改进意见,美国方面是一直嗤之以鼻。

但等到真正交手之后,众人才发现其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唬人。

首先是这种坦克的诸多问题,从装甲到武器,从发动机到履带,都很糟糕——

M3中型坦克的武器依然很多,但这些武器的射界都相当有限,很难发挥出应有的实力,而其上的75mm坦克炮配备的穿甲弹几乎于英国人的老式穿甲弹一个思路,穿深甚至还要略差于顶上的37mm坦克炮;

车身大面积的铆接结构让装甲表现得相对脆弱,同时也加剧了崩裂之后的危险,当然,相比于作为盟友的同用铆接的意大利人和英国人,美国人做的还是可以的;

发动机和设计带来的部分乘员极恶劣的工作环境以及容易着火的问题是美国人的祖传手艺了,自然也无需多提。

早期橡胶履带在乡间小路或者泥地上行驶困难,虽不如在东欧时那般可怖,也足以令人头疼。

而美国坦克兵粗糙的技战术水平也让这坦克的表现更为糟糕。

论机动性,M3跑不过三七式,只能跟上岸的三九水陆相提并论,论火力,无论是37mm炮还是75mm炮,实战中都很难击穿国防军的坦克,毕竟坦克对轰中的角度不像伏击时那样好找。

唯有防护,还是值得称道的,M3的正面装甲防护尚可,不像M2,戊型用穿甲弹都能打穿,而对上M3,戊型就要上破甲弹了。

最终的结果也不算出人意料,双方交换比接近1:4,受损的坦克也基本是履带或者侧面,而且受损程度都不算高,再加上战场控制权在己方手中,损失相当有限。

剩下的美军坦克在步兵的掩护下继续向东北方撤去,具体情况也就不得而知了。

而正面战场,在陆战二旅的两个步兵团分别赶到之后,在黄昏时分由二旅旅长指挥发动了一次进攻。

虽然后方指挥不畅,但在助理师长罗斯福准将的指挥下,前线美军依靠地利,依然拖到了晚上,再等国防军发动夜袭时,美军已经撤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