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鹰!鹰!鹰!(中)(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虽然本位面的北卡的建设速度快了近一年,如今已双双服役,但显然不够用的。不过,好在战列舰只起压阵的作用,主要打击力量还是依靠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大队。
马来亚战役存在着极大的误导性,航空母舰本不具备对抗成规模战列舰的能力,即便是二战未期也同样如此,然而谁也没料到,英国战列舰编队本身的错误举动葬送了他们自己,让航母一战成名。
实际上,当时国防军的作战思想是与莱特湾海战前或者冲绳战役的美国海军相同的,航母前攻,战舰压阵,一旦英军锁定己方,那么就立即出击,结果没想到英国人压根不知道要怎么打仗。
但金并没有被这一场战役迷惑,而是坚持派出了尚不熟练的北卡压阵,防止出现意外。
按照欧内斯特的计划,美国海军将派出“列克星敦”号、“萨拉托加”号、“约克城”号、“企业”号和“胡蜂”号五艘航空母舰作为主力,美国航母进攻属性至上,载机量巨大,这五艘航母能够搭载430架战机(含备用机),战力不俗。
而在关岛的国防军舰队包括三艘航空母舰、四艘战列舰、两艘战列巡洋舰、六艘重巡洋舰和若干轻型舰艇,战斗力也十分强悍。
一旦能够成功,能够有效挫败中国海军的进攻计划,整体上也不能说违背了“黄色战争计划”的思想,也更偏向于“彩虹2号”的设想,但即便如此,也过于疯狂了。
这一计划本不为人所赞同,但军政两界的压力恰好为欧内斯特打了一波助攻。
军政两界赞同向澳大利亚出兵或提供更具体的援助的政治呼声迫使太平洋舰队的一些官兵改变立场,走到欧内斯特那边。
既然都是“必死”的结局,何不选一个更有未来的目标?
罗斯福本人不仅是经验老道的政治家,也同样长于军事战略,在二战各国元首(包括名义元首,如运输大队长)中,无疑是最优秀的一位,还要胜过斯大林。
同样的,人贵有自知之明,罗斯福很少擅自干预具体的专业事务,对于这件事,他保持了中立态度,实际上变相的支持了主张“太平洋舰队不动”的一方,但奈何他们自己没坚持住,被金拐了过去。
从八月底开始,檀香山与华盛顿之间往来的电讯格外之多,双方就战略决策展开了激烈争辩。
熬红了眼睛的金梅尔在白宫内与支持支援澳洲的高级军官们、参谋长们大声争吵,否定贸然出击的行动战略,因此也被反对者们讥讽为“红了眼的斗牛犬”。
而在各方最终被金梅尔说服之后,金又“粉墨登场”,用他那刻薄的毒舌推销他那疯狂的计划。
金梅尔的人缘其实并不差,但金就不一样了,他是非常的不受欢迎,无论是他本身,还是他的计划,这位“全能上帝”(存疑,疑似海上麦大帅)的脾气几乎与他的才能成反比。
但出人意料的是,海军中的不少的军官都支持或偏向于金的计划,他们大多都反对进军澳大利亚,而是希望在更广阔的太平洋决战,哪怕是空袭,也比往所罗门群岛那种地方钻的好。
最终,罗斯福也成功被金说服,同意了该计划,并要求海军为其计划做好准备,而金也毛遂自荐,希望指挥这场行动,金梅尔则在此问题上保持了沉默,因此罗斯福任命前者为舰队总司令,后者则负责调度军舰,配合金的行动。
在回到夏威夷之后,金梅尔便立即开始着手准备,他手头的兵力相当充沛,自战争爆发以来,美国海军便陆续从大西洋舰队调集军舰增援太平洋舰队。
而在最近几个月,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军舰开始进驻关岛、特鲁克和拉包尔,直到八月中旬战列舰越过西线,进入缓冲区,太平洋合约就已经名存实亡了,美军也就正式调集主力舰通过巴拿马运河前往太平洋舰队。
现在,集结完毕的太平洋舰队总共有多达12艘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30艘巡洋舰,规模相当庞大,确实有硬刚中国海军的底气。
金梅尔的布置在大体上延续了金的计划,只是在是否要将“胡蜂”号也编入舰队这一问题上存在疑虑,“胡蜂”号如果要加入战斗序列,那么倒不如把“突击者”号也一并调过来,还更有保证,反正都在大西洋。
金梅尔的建议得到了金的认同,随后将“突击者”号一并加入作战序列,整支舰队的载机量直接达到了510架,稍加改装后,能出动的战机也能够轻松达到480架,金和金梅尔均有信心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最终敲定的第11特遣舰队(TF-11)作战序列也十分的干练:
总司令:欧内斯特·金上将;
TF-11-1舰队:指挥官威廉·哈尔西中将。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萨拉托加”号,重型巡洋舰“北安普敦”号,轻型巡洋舰“檀香山”号,驱逐舰6艘,给油船2艘;
TF-12-2舰队:指挥官法兰克·杰克·弗莱彻少将。航空母舰“约克城”号、“企业”号,重型巡洋舰“明尼阿波利斯”号,轻型巡洋舰“凤凰城”号,驱逐舰6艘,给油船2艘;
TF-12-3舰队:指挥官雷蒙德·斯普鲁恩斯少将。航空母舰“突击者”号、“胡蜂”号,轻型巡洋舰“罗利”号、“底特律”号,驱逐舰5艘,给油船2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