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从地中海到大西洋的轴心(上)(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军事方面的支持与暗中挑衅仍在德国人的忍耐范围内,军舰也比较难被误伤。
很显然,德国人还记得一战时期美国是如何参战的,几个月来,虽然在美军的帮助下皇家海军成功击沉德军数艘驱逐舰,甚至是一艘轻巡洋舰,但德国人仍未与美军有任何实质性摩擦。
因此,罗斯福认为应该更进一步的施压,看看德国人会忍耐到何种地步,甚至于可能的话,美国可以再晚些时间参战,让德国人多放一放英国人的血。
根据总统的授意,联邦政府主导组建了“联邦大西洋航运公司”即FederalAtlanticShippingCompany。
这家公司由美国东海岸的几个大船运公司合股运营,实际上是由政府背书的碰瓷机构。
从任务上来说,这家公司将为英国人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将英国购买的美国商品送到英国本土港口,如果德国人不采取行动,那么英国人就有望解决本土的物资危机,继而继续跟德国人耗着,而如果德国人采取行动,那么美国就有介入的借口。
当然,这样的机构也不止一家,罗斯福总统正在考虑组建美澳联合航运公司,拓展美国在澳大利亚的影响力,并试探中国的态度。
而为了成功碰瓷,这些船只也做了许多的“特殊处理”。
首先是身份标识,一般来说,根据商船吨位不同,船只所需悬挂的国旗尺寸规格也不一样,大船挂大旗,小船挂小旗,而大西洋航运公司的船只统一使用大型商船,并挂最小号的美国国旗。
此外,这些国旗还不会在标准位置悬挂,并取消了高盐高湿度防褪色工艺,确保尽可能的模糊身份标识。
而更重要的是,大西洋航运公司的商船队不会主动与护航舰队接触,仍按自由航行的标准航行,但船队又不会离护航船队太远,以保证德国潜艇存在一定的“误认”可能。
罗斯福对于英国的问题还是很上心的,毕竟英国的体量太大,地理位置也太重要。
另外,英国国内的情绪也是罗斯福展现出积极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如今英国国内高层失败主义盛行,而底层则运动情绪高涨。
德国加红色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即便英国革命不太可能取得成功,也可以通过各种罢工、游行和更激进的工人运动大幅削弱英国的潜力和能力。
而高层的失败主义情绪则与意识形态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政客的常态。
实际上,作为国内的强硬派,丘吉尔已经是岌岌可危了,尤其是在远东的损失,八艘作为绝对主力的战列舰、两艘主力航母和两艘二等航母,以及众多护航舰艇的损失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致命的。
皇家海军半数主力舰均葬送于此,是绝对不可饶恕的失败,必须有人要为此负责。
在不久前,第一海务大臣达德利庞德中将便引咎辞职,但他的分量显然还是不够的,若非情况紧急,辞职的人显然会是唐宁街的那位。
因此,和谈派在英国国内的势力相当巨大,他们觉得有庞大的海军舰队作为底牌,谈判桌上还是有充足的底气的。
海军部的许多将领和官员也部分支持这些人,他们认为和谈成功概率不大,但可以拖延一段时间,目前来说,短时间里皇家海军缺乏对德军的反制能力,必须要争取一段时间,等待新主力舰入役,并完善反潜舰队,如此方能与德国人抗衡。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意识形态不是万能的,光靠念经念不倒一个大帝国,双方都需要时间,而这就是和谈的基础。
而丘吉尔也深知自己的支持者正在减少,议会、朝野内外对于自己不信任从Z舰队的覆灭之后便快速增加,如果再不做出一点反制措施,自己很可能会被迫下野。
作为一个老奸巨猾的政客,丘吉尔立即开始寻找自己的盟友,能够完美符合自己需要的盟友——
除了美国之外,整个欧洲的帮手其实不多,拉着巴尔干诸国整理小协约国这条路只能算是支线,从目前来看优先级甚至还比不上拉拢西班牙和葡萄牙。
西葡两国虽然已经没落,但这毕竟是西欧为数不多的登陆场了,无疑是抗红桥头堡,而且如果法国执意不参战,德国人在西班牙的补给线多少也会受到一些影响,且复杂多山的环境也能抵消德国装甲部队的优势。
但丘吉尔真正关注的还是意大利,准确来说,是意大利皇家海军。
本位面意大利皇家海军的总体实力由于内战的问题要弱上不少。
相比于原时空,意大利海军如今只有5艘重巡洋舰和10艘轻巡洋舰,为71%,而讨论战斗力,那差距就更大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