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东方直布罗陀覆灭记:攻占关丹(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1月27日,晨,关丹西北,第四军指挥部
第四军于昨天傍晚抵达关丹,在收到Z舰队全军覆没的消息之后,第四军肩上的压力立即轻松了许多,在抵达此地后,立即就进行了进攻。
大部分人并不太看得起对面的英军——
澳大利亚人很厉害吗?
鸸鹋、袋鼠和土耳其,他打得过哪个?
带着轻敌心态的进攻结果并不好看,对面的澳大利亚第8师凭借预设阵地,坚决反击,险些被人吃掉一支连队。
在修整和侦察之后,第四军在次日,也就是今日,再次发动了战斗侦察。
上午6时20分,位于关丹河以西的炮兵阵地开始进行炮击准备——战斗侦察的性质是战斗,而不仅仅是侦察——第103机动炮兵团、第15装甲炮兵团与第1陆战炮兵团共辖有105mm自行榴弹炮18门,75mm牵引式榴弹炮24门,105mm牵引式榴弹炮60门,150毫米牵引榴炮24门,火力相当凶猛。
6时45分,随着指挥部一声令下,炮火齐鸣,东岸的英印军阵地瞬间被爆炸的火光与硝烟所笼罩,被侦察单位探明和标记的机枪掩体、迫击炮阵地、支撑点都遭到了密集的破坏射击,沙包、钢板、圆木碎片漫天飞舞。
在战术方面,国防军军官大致分为两派,一派热衷于长时间的炮火准备,使充分的炮击、防御工事与密集的步兵攻势组成可靠的攻防作战体系,而另一派则喜欢短时间、高烈度的炮火准备,关注机械化攻势、步坦炮协同作战和步兵战术穿插。
对面的英军炮兵依然隐忍不发,大约半个小时后,火力准备结束,战斗侦察分队开始进入进攻出发阵地。
直到这时,英军的炮兵才开火,澳大利亚第8师的第三个野战炮兵团开始轰击进攻出发阵地。
尽管名为炮兵团,但其实是炮兵营,只是行政单位为团级,这在英美军队中很常见。
澳军的武器装备相对落后,此时只有一战留存的4.5英寸轻型榴弹炮和18磅野战炮,口径分别为114mm和84mm,且大多未进行过改造,射程只有6000~7000米。
尽管如此,这些火炮依然能够给对面的国防军造成一定的威胁。而且,由于双方的炮兵阵地都进行了良好的伪装,短时间内的精确反击显然不可能,天上的勤务机只能盯着周围的变化,寻找目标。
不过,这并不影响行动,二十几辆三三式轻型坦克挂载浮渡模块,带头渡河,身后则是舟桥工兵和步兵们,分散为多点渡河。
英军的反坦克炮暂时够不着河里的坦克,因此一支炮兵团调转方向,炮击渡河的部队。
澳大利亚的炮兵们素质远不如皇家炮兵们,花的时间显然有些长,直到前面几辆坦克已经登陆,英军才开始炮击。
但这并不影响行动,英军火炮的压制能力有限,分散的渡河点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在损失了一些人员之后,这支加强连级别的战斗侦察分队便登上了南岸。
在昨日的战斗中,众人已经体会到了澳大利亚军队的士气,以往,面对英印军时,国防军只需要列出疏开队形,呐喊着发起冲锋,便可以轻松击溃他们。但澳军却没有在这样虚张声势的攻势中崩溃,而是立即以小股密集的步兵分队还击,双方竟直接干到了白刃战层面。
若不是第四军都是精锐,仗着娴熟的技战术击败对方,搞不好就人扔在这里了。
吃了一亏后,今天的国防军还是老老实实的对付敌人,侦察分队以步兵班组为单位相互配合,先使用手榴弹和自动枪械打击对方,然后在进行近距离战斗。
河滩上的空间有限,大约三分钟后,双方就撞到了一起,在极近距离展开对射,澳军士官手持汤姆逊冲锋枪,步兵则给老李上了刺刀,还有一些班组机枪手将刘易斯轻机枪拿了起来,夹在腰间射击。
近距离战斗是非常残忍的,子弹与刺刀交映,鲜血与碎肉横飞,但国防军这边毕竟是有着更优秀的技战术,而且还有坦克支援,战斗并未持续太久。
三三式坦克上的7.5mm重机枪对着英军开始扫射,闪烁的火焰绽放于枪口,无数子弹被一股脑儿的倾泻到敌军身上,瞬间就撂倒了好几人。
这场战斗侦察十分顺利,面对准备充分的国防军,主力在大桥的英军力量有限,随后侦察分队便在滩头建立了阵地,而英军则急忙从大桥收掉兵力回防。
下午,大规模渡河开始,第9机动步兵团开始渡河,正式战斗打响。
己方炮兵率先开火,而后英军炮兵也开始炮击,密集的炮弹分别落向双方的阵地。
作为进攻方,国防军的攻势自然是吃亏的,因此石华川等人本来也就没准备这样打,而是命令己方野战炮群执行反炮兵任务,尝试压制对方炮兵阵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