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以退为进,祸水东引!(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气氛沉默而微妙,每个人都在消化着今日武英殿上那接连不断的巨大冲击。

李善长走在最前面,脸色凝重如水,再无半分往日百官之首的从容。

迁都!

国债!

天子守国门!

每一件事都足以震动朝野,更何况是三件事同时砸下来!

他身为丞相,比旁人更能感受到这其中蕴含的巨大变革和风险。

国债之策固然精妙绝伦,堪称奇谋。

但迁都北平……

这绝非仅仅是一座都城的迁移那么简单!

这意味政治中心的北移,意味着他们这些根基多在江淮、江南的官员和勋贵集团,将面临权力和影响力的巨大削弱!

陛下此举,名为守国门,实为…削藩镇、收权柄啊!

他下意识地放缓了脚步,等到胡惟庸快步跟上来,与之并肩而行。

左右官员见状,识趣地稍稍拉开了距离。

李善长目不斜视,声音压得极低,几乎只有两人能听见:“惟庸,今日之事,你怎么看?”

胡惟庸脸上早已收起了在殿内的震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思量。

他微微侧头,声音同样低沉而清晰:“恩师,学生以为,国债之策,确是解决钱粮的绝妙良方,学生亦佩服不已。”

“然则……迁都之事,恐怕其意并非仅仅在于‘天子守国门’这般简单。”

“学生斗胆妄测,陛下更深层的用意,怕是欲借此迁都之举,行那釜底抽薪之策,将淮西勋贵们逐渐剥离权力中枢,使其远离故土根基,最终…架空其权!”

李善长脚步微微一顿,眼中掠过一丝寒芒。

随即恢复如常,轻轻颔首,并未直接回应,反而意味深长地反问了一句:

“你看得很透。”

“那你觉得,如今之计,我等…该当如何?”

胡惟庸闻言,心中一紧!

这是恩师在试探他的立场和智慧了。

他略一沉吟,谨慎地低声道:“恩师,陛下此举虽是阳谋,但势不可挡。”

“强行劝阻,恐招圣怒。”

“依学生浅见,是否可暗中……”

他后面的话没说。

但意思很明显。

是否可以在拟定章程时做些手脚,让其推行困难,或是在淮西勋贵中煽动情绪?

然而,李善长却突然轻笑一声,打断了他,声音恢复了往常的淡然。

甚至带着一丝令人捉摸不透的轻松。

“如何做?”

“陛下不是已经明旨交代了吗?”

“让我中书省会同刘伯温等人,好好完善这国债与迁都的章程便是。”

“我等身为臣子,自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将此事办得漂漂亮亮。”

“至于其他…呵呵,那可就不是咱们中书省该管,也能管得了的了。”

说完,他竟不再多看胡惟庸一眼,仿佛真的只是一心奉旨办事般,朗声笑了笑,加快步伐,朝着中书省值房大步走去。

胡惟庸猛地愣在原地,怔怔地看着李善长远去的背影。

恩师这话……

是什么意思?

明明看出了陛下的削权之意,为何却说要“竭尽全力”、“办得漂漂亮亮”?

还说什么“不是中书省该管”?

他站在原地,眉头紧锁,脑中飞速旋转,反复咀嚼着李善长那看似平淡却暗藏机锋的话语。

忽然间,他眼中猛地一亮!

仿佛一道闪电划破迷雾!

是了!

陛下此举,首要目标是那些手握重兵,桀骜不驯的淮西勋贵武将!

是要削弱他们的势力!

而中书省,说到底,是文官系统。

迁都固然也对文官有影响。

但远不及对淮西勋贵的冲击来得直接和猛烈!

李善长那句“不是咱们中书省该管”,其深意是,最该着急、最该跳出来反对的,不是我们这些文官。

而是那些…淮西勋贵!!!

我们何必冲在前面当陛下的靶子?

而那句“好好完善章程”,其真正用意是——

我们非但不阻挠,反而要表现得积极配合。

甚至可以“不经意”地将迁都的消息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更快更详细地“透露”给那些消息相对闭塞,政治嗅觉可能没那么灵敏的淮西将领们!

比如蓝玉、常茂他们……

到时候,自然会有那些脾气火爆,依仗军功的莽夫去陛下面前闹事、劝阻!

如此一来。

陛下震怒。

只会进一步加剧与淮西武将集团的矛盾。

而他们中书省,反而能置身事外,甚至…坐收渔利!

想通了此节,胡惟庸只觉得豁然开朗,背上却惊出一层细密的冷汗。

姜还是老的辣!

恩师这一步,以退为进,祸水东引,简直是高明至极!

他脸上不禁也露出了一丝淡淡的,心领神会的笑容。

整理了一下衣袍,不再有丝毫犹豫,大步流星地朝着中书省值房走去。

接下来的戏,可得好好配合恩师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