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双标言论的历史回响(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94章:双标言论的历史回响(第1/2页)

第94章:双标言论的历史回响

凌晨五点,书房的灯还亮着。

陆砚之刚把最后一口冷咖啡灌进喉咙,手机震了一下。三行字直接蹦进脑子——“#金昌浩曾辱华#”赫然在列。

他眼皮都没眨,抬手就把小唐从沙发上踹醒了:“别睡了,任务来了。”

小唐一个激灵弹起来,手里那块写着倒计时的牌子差点砸自己脸上:“陆老师……这才几点?热搜不是刚爆完吗?”

“刚爆完才要趁热打铁。”陆砚之手指已经在键盘上飞了起来,“去联系陈墨,让他发动在韩留学生,找三年前SBS《娱乐前沿》对金昌浩的专访原片。关键词:‘中国娱乐圈不专业’,时间锁定2021年4月。”

“啊?这都老古董了?”小唐揉着眼睛翻包找笔记本,“人家韩国平台早删得干干净净,连存档都没有。”

“那就挖硬盘。”陆砚之冷笑,“总有人录过屏。再说——”他顿了顿,点了根笔帽上的圆珠笔,“越是想抹掉的东西,越说明它能杀人。”

话音没落,加密消息提示音响起。

顾晚舟回了。

“早就存着当备胎呢。”

陆砚之挑眉,点开附件,一段高清视频加载出来。画面里金昌浩西装革履,面对镜头轻蔑摆手:“他们连基本职业素养都没有,拍戏像过家家。”

背景是典型的韩式访谈布景,蓝灰调灯光,右下角还有SBS台标水印。帧数稳定,画质无损。

“呵,这人真把自己当国际评委了。”陆砚之把视频拖进剪辑软件,“三年前说我们不专业,现在又说演员该听话?行,咱们就来个双标大赏。”

他转头冲小唐一扬下巴:“去扒他最近公开讲话的所有录音文字,重点找‘中国艺人’‘合作态度’这类词。我要两套嘴脸,摆在一起看。”

小唐一边应声往外跑,一边嘀咕:“这波属于考古式打脸了哈。”

---

工作室这边,顾晚舟正窝在沙发里啃薯片。

羽绒服裹得像个粽子,脚翘在茶几上晃悠,左手拿着半包黄瓜味薯片,右手点着平板。屏幕上是她昨天发的苏绣花絮,评论区已经清一色“姐姐好稳”“这才是顶流修养”。

她看了眼新消息,唇角一勾,顺手把金昌浩那段旧采访转发给陆砚之:“老素材比新剧本还精彩。”

不到十分钟,九宫格图文草案发了过来。

左边是三年前截图,配文:“中国娱乐圈缺乏专业度”;中间是他近期私下录音的文字节选:“中国演员必须服从安排”;右边是她低头绣花的工作照,配了一句:“而他们在传承。”

构图简洁,杀伤力拉满。

顾晚舟扫了一眼,回了个批注:“左图加时间戳,中图标来源,右图换张眼神更狠的——我现在这个表情太像困了。”

陆砚之秒改,重发。

她看着新版本,轻轻啧了一声:“有些人,嘴上说着文化交流,骨子里却从未放下傲慢。三年了,他的双标,还在继续。”

文案敲下去,她盯着看了三秒,点击保存草稿。

“发布时间定明天早上七点。”她回消息,“韩国人上班刷手机高峰期,让他们睁眼就看见自己老板有多丢人。”

陆砚之那边正在校对翻译稿,回了个“”。

他又把完整证据包打包,发给了几位研究东亚文化传播的学者,附言一句:“这不是饭圈吵架,是文化话语权的问题。”

其中一位教授曾在中韩青年交流项目干过五年,收到后直接私信他:“这事我熟,材料转使馆文化处了。”

陆砚之靠回椅背,摘下眼镜擦了擦鼻梁印,心想:这波不止是娱乐圈的事了。

---

第二天清晨六点五十八分。

顾晚舟躺在沙发上刷手机,薯片袋空了,被她一脚踢到角落。

七点整,图文准时发布。

标题没起,就一张图,一句话。

三分钟后,微博开始炸。

“卧槽!这对比太狠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4章:双标言论的历史回响(第2/2页)

“三年前骂我们不专业,现在又要我们听话?你倒是统一一下口径啊?”

𝙸𝐵𝚀𝔾. v𝙸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