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守门人(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不再宣讲任何“应该相信什么”的理论,也不再组织任何“必须参加”的活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92章-守门人(第2/2页)

他只是随意地在某个巷口、菜市场边或者小公园旁停下,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个问题。

比如今天,他写的是:“如果你的孩子告诉你,他晚上总看见窗外有个白色的影子,你会先做什么?”

路人可以驻足观看,可以在他提供的便签纸上写下自己的答案,也可以直接走开。

他只负责记录,从不评判对错。

起初,人们只是好奇地围观这个古怪的老头。

但渐渐地,有人开始主动带来自家孩子的绘画作业,递给王主任。

那些蜡笔画上,用稚嫩的笔触,涂抹着井、破碎的镜子、白色的影子,和一个个戴着手套、看不清面孔的大人。

王主任把这些画都收了来,用图钉细细地钉在自己小屋的整面墙上,取名为“未完成的答案展”。

一日午后,一个梳着羊角辫、戴着红帽子的小女孩被奶奶领着路过,她指着墙上一幅画着一个医生模样的成年人正俯身查看什么的涂鸦,大声说:“奶奶看,这个人没戴手套,但他看得更清楚。”

王主任正在擦拭黑板的动作猛地一滞。

他转过头,顺着女孩的手指看去。

那幅画里,确实只有那个中心人物没有画上手套。

或许是孩子的疏忽,或许是别的什么。

他怔怔地站在那里,手里攥着粉笔,久久没有言语。

林工在整理一个积满灰尘的旧工具箱时,翻出了半截被削得很短的铅笔。

那是很久以前,沈默在泵站的图纸上演算数据时,随手丢下的。

他本想将这截没用的笔头扔掉,却无意中瞥见,在被手指磨得光滑的笔杆内侧,用针尖刻着一行几乎无法辨认的小字。

“你看不见的,才是最危险的。”

是沈默的字迹,冷静、锋利,像手术刀的刀尖。

林工盯着那行字,忽然笑了。

他从旁边拿起一支给管道做标记的红色蜡笔,在那行字的下方,用一种截然不同的、粗犷而坚定的笔迹,补上了一句。

“所以我才要一直看。”

他没有私藏这支铅笔,而是将它端端正正地插在了泵站值班室那个最显眼的笔筒里,和一堆崭新的圆珠笔待在一起。

后来,这成了所有新入职维修工交接工作时,必须确认的第一件物品。

当晚,林工在自己那本磨破了封皮的维修手册扉页上,郑重写道:“我不再寻找那个‘说过话的人’了。因为我已经成了那个愿意说话的人。”

窗外,月光均匀地洒在绵延的铁轨上,像一条沉默的、未被命名的道路,伸向无尽的远方。

沈默最终步行至国境线附近的一座早已废弃的无人哨所。

他将背包里所有的笔记、草稿、地图和数据残片尽数取出,堆在水泥地上,划燃了火柴。

橘红色的火焰升腾而起,贪婪地舔舐着那些曾代表着最高理性和逻辑的纸张,将它们化为卷曲的黑灰。

火光映着他平静无波的脸。他最后一次回望城市的方向。

而门,从来就不该被上锁。

他等待火焰彻底熄灭,确认所有的“证据”都已归于元素,才背起几乎空无一物的背包,转身走入边境线上那永不散去的浓厚晨雾之中。

晨光初现时,一名赶着羊群的本地牧羊人路过哨所,在灰烬堆旁,捡到一本被火燎了边角、但内页完全空白的硬壳本子。

他觉得本子质地不错,便揣进怀里,想着可以用来包盐巴喂羊。

回家后,他随手将本子搁在了窗台上。

几天后,他正在上小学的孙子为了练习生字,翻开了这个本子。

孩子握着铅笔,在第一页上,一笔一划地临摹着老师刚刚教过的一句话。

“老师说,问号比**更有力量。”

窗外,风吹过广袤的荒原,草浪如海,起伏不休,仿佛大地本身正在用一种超越语言的方式低语:你可以不信我,但请一直问我。

与此同时,在城市另一端的港口区,一艘刚刚报废、正等待拆解的万吨级远洋货轮的船舱最深处,一个锈迹斑斑的旧罐头,在无人察觉的、纯粹的黑暗里,轻轻地,晃动了一下。

𝓲Ⓑ𝑄𝔾. v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