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水退了(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必须留下最后一条线索,一个只有林工能解开的谜题。

夜色成为他最好的掩护。

沈默像一道幽灵,潜入了早已废弃的市水务局资料室。

成堆的卷宗散发着霉味,时间在这里仿佛已经腐烂。

他精准地找到了一个标记着“1978,东区”的档案柜,从最底层抽出一张泛黄的排水管网原始设计图。

他用手指蘸了点灰尘,在图纸上一个被红色圆珠笔画了叉、标注着“未启用”的分流闸门位置上,用力画了一个圈。

然后,他将这张图纸小心地折叠好,塞进一本他在图书馆见过多次的《城市民俗志》里。

那是王主任和志愿者们自编的教材之一,就放在“自编教材”区的固定位置。

他知道林工一定会去那里。

因为林工在自己的维修手册扉页上写着——“叫我听过回声的人”。

而只有沈默知道,“分流闸”这个词,在当年的施工队黑话里,还有另一个意思——为了避让那口带来不祥传闻的深井,而临时增设、后来又被明令遗忘的关键节点。

这不是一个答案,这是一个考验。

沈默在心里对那个远方的身影说:林工,你能否从这个纯粹的“技术漏洞”里,读出背后那段被集体压抑的“人性回避”?

两天后,林工果然出现在图书馆。

他在“自编教材”区取走了那本《城市民俗志》。

当那张泛黄的图纸从书中滑落时,他盯着上面那个被灰尘标记的圆圈,愣了足足五分钟。

他脑中无数个看似无关的记忆碎片瞬间串联起来——每一次管路维修的绕行,每一次“语义污染”爆发的中心点,每一次不明原因的压力异常……所有的一切,都指向图纸上那个被遗忘的“逻辑空缺”。

他们这些年修的每一段管,原来都只是在小心翼翼地绕开同一个点。

当晚,林工带着几个最信得过的老队员,撬开了图纸标记位置附近一个锈迹斑斑的地下检修舱。

刺骨的积水没过膝盖,在浑浊的水底,他们打捞出一个被淤泥包裹的旧闸门控制箱。

擦去污泥,金属面板上刻着一行小字,字迹潦草而决绝:“此处不通,勿启。”

一个队员下意识地问:“林工,要打开它吗?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

林工看着那行字,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一个前辈刻下它时那张惶恐而坚决的脸。

他摇了摇头。

“不,”他沉声说,“我们不打开它。”

他让队员们围成一圈,对着那扇冰冷的闸门。

“跟着我说,”林工第一个开口,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我知道你在,但我现在还不想见你。”

队员们有些错愕,但还是跟着重复了一遍。

“我知道你在,但我现在还不想见你。”

一声又一声,像一种笨拙的仪式。

他们不是在试图解决问题,而是在学着承认,问题一直都在。

那天晚上,奇迹发生了。

城市各处,那些“倒影病”水坑里的人脸,第一次,齐齐地转过身去,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仿佛它们终于放弃了徒劳的诉说。

山坡上,沈默透过望远镜目睹了这一切。

他取出了那截已经短到几乎握不住的铅笔,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空白处,写下了最后一句话:

“当一个人不再急于向世界证明自己清醒时,他才真正开始清醒。”

写完,他将整本笔记本合上,随手投入脚下奔流不息的溪水。

本子在水流中翻滚着,漂向远方,带走了他作为“法医沈默”的全部记录。

就在这时,一直没有信号的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匿名短信,只有一张照片。

照片上,是一本手抄成册的《市民语言健康指南》。

封面是孩子们用蜡笔画的一双眼睛,那双眼睛闭着,但眼角却有微光溢出,仿佛在做一个甜美的梦。

是王主任。

沈默无声地笑了笑,长按电源键,关闭了手机。

他转过身,背上那个几乎空无一物的行囊,走入身后更深、更黑的山林。

风从山谷里吹来,送来一句遥远而稚嫩的童声,似乎是从山脚下某个小区的窗口传来的。

“老师,如果我一直不看那口井,它……还会来找我吗?”

夜色深沉,没有人回答。但答案,或许已经不在别处。

入春以来,“倒影病”虽未再扩散,但城市里怕水的人,却变多了。

𝐼𝙱🅠𝐺. v𝐼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