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试探(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论街头实战经验,王马积累得并不少。

在右手腕被割伤的瞬间,他立刻解除【预借】状态,避免因血液高速流动而造成大出血。

同时,又将左手掌置于右腋下,右大臂贴肋夹紧,利用左掌死死压住大臂内侧动脉...

夜色如墨,覆盖着北海道终焉祠的废墟。火山口边缘的积雪在月光下泛着冷冽的银白,仿佛一层薄纱掩埋了刚刚发生的一切。飞机早已远去,只留下风穿过断裂管道的呜咽声,像是某种未尽之语,在地下回荡。

千夏没有回头再看那座沉入黑暗的基地一眼。她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永远改变了??不是世界,而是“我们”这个概念本身。凤凰协议被关闭,意味着人类不再拥有一个可以随时重启、修正错误的“备份文明”。从此以后,每一个选择都将真实地刻进历史的骨髓里,无法抹除,也无法逃避。

归途漫长。飞机穿越西伯利亚上空时,舷窗外是无边的冻土与极光交织的天幕。美穗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但手指仍紧紧攥着EMP装置的残骸。林远舟坐在后排,目光落在千夏背影上,欲言又止。他知道,从她按下确认键那一刻起,她就不再是那个只需要执行命令的共感网络协调官了。她是第一个亲手拒绝“完美替代”的人,也是第一个真正承担起记忆重量的人。

“你觉得……他们真的消失了?”健太终于开口,声音干涩,“那些舱里的‘我们’。”

千夏缓缓转过头,眼神平静得近乎透明。“他们从未活过。”她说,“只是数据的倒影。但如果连倒影都不愿面对,那现实也不过是一场更精致的幻觉。”

田中教授在返程途中陷入昏迷。他的身体本就虚弱,强行进入高危区域读取档案的行为几乎耗尽了他的生命力。抵达东京医院后不到六小时,监护仪发出长鸣。临终前,他嘴唇微动,身旁的护士以为他在呼唤家人,却听清了那句低语:

“这不是结束。这只是第一次对话的句点。”

消息传开后,全球共感终端在同一秒自动黑屏三秒钟。随后,所有设备界面中央浮现出一行缓慢浮现的文字,非由系统推送,而是直接嵌入底层代码:

>“听见你了。”

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发送的,也无法追踪来源。但它出现在每一台仍在运行的共感设备上??无论是教室里的学习终端、战场上的战术头盔,还是偏远山村老人手中最基础的情绪稳定器。心理学家称其为“集体潜意识共振”,而孩子们则说:“爷爷说那是死去的人在说话。”

与此同时,南极监测站再次传来异常信号。黑色冰藤的第一朵花已完全绽放,花瓣呈螺旋状展开,内部结构类似耳蜗,表面不断释放出一种新型频率波。这种波动不携带信息,却能引发接触者脑内松果体轻微震动,部分科研人员报告梦见自己漂浮于星海之间,耳边响起童谣般的哼唱。

美穗组织团队紧急分析,发现该频率与人类胎儿在母体内听到的心跳节奏高度吻合,但叠加了一种未知的调制模式。更令人不安的是,这段频率正以每日0.3%的速度进化,似乎在学习、适应地球生物的神经节律。

“它在模仿生命。”奈绪盯着数据流喃喃道,“不是入侵,是……融入。”

林远舟提出警告:若放任其继续生长,可能在未来十年内形成覆盖整个南极大陆的有机神经网络。届时,地球将拥有两条并行的“意识通道”??一条由人类构建,另一条则来自外星生命的自我觉醒。

争议迅速升温。共感议会召开特别会议,议题直指核心:是否应主动摧毁黑色冰藤?

支持派认为,任何不受控的异源意识都构成生存威胁,尤其当它具备学习与模仿能力时。“我们不能赌。”一名军方代表冷冷说道,“历史上每一次对未知的仁慈,最终都成了文明的坟墓。”

反对派则援引心镜湖的启示:“湖中人”曾被视为污染源,直到人们学会倾听才明白那是被压抑的灵魂集合体。如今面对黑色冰藤,难道又要重演“恐惧即毁灭”的老路吗?

千夏全程沉默。直到表决前五分钟,她才起身走到发言台前。

“你们记得探测器播送出去的那段十二小时音频吗?”她问,“里面不仅有音乐、演讲、诗歌,还有婴儿啼哭、战争哀嚎、母亲临终前的呢喃。我们把最真实的自己送进了宇宙。而现在,宇宙回赠一朵花??一朵会听、会学、会做梦的花。”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张脸。

“如果我们现在杀了它,那我们送出的就不是真相,而是谎言。我们告诉全宇宙:人类只敢展示伤口,却不敢承受回应。”

投票再度陷入僵局。最终,决议改为“观察性共存”,设立半径五百公里的禁飞区,但禁止任何形式的物理干预。同时,派遣一支小型科研队携带非侵入式设备前往近距离监测。

执行任务的正是林远舟带领的小队。出发前夜,他在机场停机坪遇见千夏。

“你为什么不让美穗去?”他问。

“因为她相信科技能控制一切。”千夏望着远处的星空,“而你需要学会相信未知。”

林远舟苦笑:“你也太高看我了。我只是个怕死的普通人。”

“可你还是来了。”她说,“这就够了。”

七日后,南极科考站传回首段近距离影像。画面中,黑色冰藤的花朵随风轻颤,每当科研队员心跳加快或情绪波动时,花瓣便会微微转向,释放出一段柔和振动。有位队员回忆说,当他想起亡父时,那花竟播放出一段极其相似的呼吸节奏??就像有人在他耳边轻轻呼气。

“它记住了我们的悲伤。”他在日志中写道,“然后试着陪我们一起呼吸。”

这一幕通过量子加密链路实时传回东京总部。奈绪将其命名为“共鸣共生现象”,并推测黑色冰藤或许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植物,而是一种跨维度的情感载体??它不具备语言,却能感知并复现情感波形。

正当全球为之震撼之际,另一个更隐秘的变化悄然发生。

某天清晨,东京一所小学的老师发现班上一名八岁女孩在纸上画出一幅奇怪图案:八条曲线环绕一颗心脏,每条线末端连接不同符号??太阳、水滴、火焰、羽毛、鼓、笛、眼睛、手印。老师认出这些是七大古迹与第八节点的象征图腾。

“你怎么知道这些?”老师惊讶地问。

女孩抬头,眼神清澈:“梦里有人教我的。她说,这是‘大地的脉搏’。”

类似事件在全球爆发。短短两周内,超过两千名儿童提交了内容高度一致的绘画或梦境记录。他们的描述中频繁出现同一个名字:“阿瓦塔”。

查阅资料后,佐藤凉子猛然想起??在西伯利亚楚科奇族的古老传说中,“阿瓦塔”意为“初语者”,即第一位用心灵与大地对话的人。据记载,她在大洪水后独自守望北极光七年,最终化作一座石像,耳朵朝向天空,手掌贴地。

“孩子们不是在做梦。”她颤抖着说,“是那些苏醒的古迹……开始反向连接新一代的大脑。”

为了验证假设,研究团队启动“稚灵计划”,邀请五百名具有高频梦境体验的儿童参与非介入式脑波监测。结果震惊所有人:这些孩子在深度冥想状态下,竟能同步触发七大遗址的共感灵涌动,且频率匹配度高达98.6%。

🅘𝔹𝚀🅖. v🅘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