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劝解(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上午九点,医院影像科。增强CT结果出来,医生指着屏幕说:“右肺下叶阴影考虑良性结节可能性大,不排除陈旧性病变,建议半年后复查即可。”
程怀古松了口气,李言诚却仍皱着眉:“能不能做个基因检测?我想排除一切风险。”
医生笑他过度紧张,但他坚持签字同意自费项目。走出诊室,父子俩并肩走在长廊上,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地面,映出两道长短不一的影子。
“爸,你还记得小时候我问你,为什么非要当医生吗?”
“记得。我说,因为有人需要。”
“现在我也懂了。不只是治病,更是守护一种希望??让人相信,这世上还有人愿意弯下腰,扶起摔倒的人。”
中午,他接到市纪委电话:“李局,关于‘听松居’的初步核实已完成。经查,所有财务数据真实透明,补贴申报合规,未发现利益输送行为。举报内容不实,予以澄清。”
“谢谢组织信任。”他平静回应,“但我希望你们保留调查记录。我不怕查,只怕真相被人掩盖。”
挂断电话,他给纪检委写了封正式建议信,提议建立“公职人员公益行为保护机制”,防止善意被恶意围猎,鼓励更多人敢于站出来做事。
下午两点,他主持召开全市基层医疗资源优化推进会。会上,他宣布三项举措:一是将“公益门诊备案制”纳入年度民生工程,由财政给予基础运营补贴;二是联合卫健、民政、医保三部门开通“特殊困难群体绿色就医通道”,实现跨系统信息共享;三是启动“乡村医生薪火计划”,每年遴选百名青年医学生定向培养,服务期满优先入编。
会后,一名记者拦住他提问:“李局长,您推动这么多惠民政策,有没有考虑过个人政治风险?毕竟,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他望着远处校园里奔跑的孩子们,淡淡一笑:“我只考虑一件事??如果我不做,谁来做?如果现在不做,什么时候做?”
傍晚,他带着女儿来到诊所。李欢声蹲在王德海床前,递上一本画册:“叔叔,这是我画的,叫《会发光的医生》。”
画中,一个穿白大褂的老人站在风雨中,手中提着灯,照亮无数蜷缩在角落的身影。旁边写着一行字:“他不怕黑,因为他本身就是光。”
王德海捧着画册,眼泪无声滑落。他低声说:“我这辈子没被人当成过‘叔叔’……谢谢你,小姑娘。”
李言诚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胸口一阵温热。他知道,有些东西正在悄然改变??不是制度,不是权力,而是人心。
夜深人静,他再次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撰写一篇题为《一个公务员的自白:我为何坚持做“不合算”的事》的文章。文中写道:
>“有人说我傻,二十块钱管饱的套餐赚不了钱,还倒贴人工水电;有人说我虚伪,免费接诊老年病人是为了博名声。可我想说,衡量一件事值不值得,不该只看账面盈亏。
>
>当一个拾荒老人喝完热汤后笑着说‘好久没这么暖和了’,当一个农民工母亲抱着康复的孩子哭着说‘原来这城里也有亲人’,当一个流浪汉重新站起来说出‘我想找工作’……这些瞬间,比任何升迁都更让我感到活着的意义。
>
>我们常说要建设温暖城市,可温暖从何而来?它不在高楼大厦之间,而在每一次俯身倾听、每一次伸手相助之中。
>
>如果这就是‘作秀’,那我愿终生为之。”
文章发布后十二小时,阅读量突破百万。评论区清一色留言:
“这才是人民公仆的模样。”
“求转发!让更多人看到真正的榜样!”
“李局长,我们小区能不能也设个公益门诊?”
三天后,省委书记作出批示:“李言诚同志事迹感人至深,充分体现新时代党员干部初心使命。请宣传部总结经验,形成典型材料。”
与此同时,“听松居”第二家分店在城东开业,选址就在一处老旧小区旁。开业当天,八百多名环卫工人、快递员、保安排起长队,每人领到一份热饭和一句问候:“辛苦了,今天有人惦记着你。”
李言诚站在门口迎客,手里拿着扩音器,声音洪亮:“欢迎大家来吃饭!记住,这里不分贵贱,只分饥饱!”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一个小女孩踮起脚尖,把一朵野花塞进他口袋,笑着说:“警察叔叔,你是好人。”
那一刻,他忽然想起清明那天的雨,想起父亲手中的《大医精诚》,想起女儿演讲时眼中闪烁的光芒。
他知道,这场路还很长。前方或许仍有诽谤、打压、误解,甚至更猛烈的风暴。但他不再惧怕。
因为他已明白,所谓重走人生路,不是逃离过往的伤痛与遗憾,而是带着父辈的信念、孩子的期待、百姓的信赖,一步一步,在泥泞中走出属于自己的清晨。
那一日清晨,阳光正好。
饺子在锅里冒着热气,香气弥漫整条老街。
程怀古坐在诊室里,戴着听诊器,专注听着一位孤寡老人的心跳。
李欢声趴在桌上,正用彩笔描绘一幅新的全家福:外公穿着白大褂,爸爸戴着警帽,妈妈系着围裙,而她自己,则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要成为连接光与暗的桥梁。”
街上,卖橘子的独腿老人支起了新伞,吆喝声清亮悠远。
孩子们背着书包跑过积水的洼地,笑声如铃。
一辆救护车鸣笛驶过,驶向远方的医院,载着希望,也载着责任。
而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一个新的公益项目正在酝酿??
名为“程怀古计划”,旨在为全国三千名坚守一线的乡村医生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每年一次免费体检与心理疏导服务。
李言诚站在窗前,望着这座苏醒的城市,轻声说道:
“有人在管我们。”
“而且,会一直管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