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吕先生(6k求订~)祝大家国(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她深吸一口气,按下发送键。

同一时刻,H市第三医院ICU内,监测仪上的曲线剧烈波动。护士冲进病房,却发现原本趋于平直的心电图竟重新跳动起来,节奏稳定,甚至呈现出一种奇异的韵律感??就像是在跟随某首看不见的歌。

林小满趴在病床边,泪眼模糊地看着母亲的手指微微抽动了一下。

然后,那只手,缓缓抬了起来。

指尖朝着空中,轻轻点了三下。

??那是她们小时候约定的暗号:**“妈妈,我爱你。”**

与此同时,远在西南山区的废弃雷达站内,显示器上的文字悄然更新:

**“第七次共振完成。种子网络激活进度:15%。等待下一任风语者。”**

吕若琳不知道这些细节,但她感受到了什么。

她关闭设备,走出屋子,沿着小镇寂静的街道慢慢前行。夜晚的空气清新得像是被洗过一遍,路边野花在月光下悄悄绽放。她路过一家便利店,看见柜台后的老人正在擦拭一台老旧收音机。就在她经过的一瞬,那台机器“滋啦”一声响了起来,传出一段熟悉的旋律。

老人愣住了,随即红了眼眶。

他颤抖着手拿起话筒,对着空气喃喃道:“妈……是你吗?我都六十了,你还惦记着给我放摇篮曲啊……”

吕若琳停下脚步,没有回头,只是嘴角微微扬起。

她继续往前走,穿过公园的小桥,来到湖边长椅坐下。远处路灯映在水面,碎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她闭上眼睛,任晚风拂面,耳边似乎有无数声音交织在一起:孩子的笑声、恋人的低语、老人的咳嗽、母亲的叮咛、战士的诀别、消防员最后的脚步声……

每一个声音,都曾被遗忘,也都曾渴望被听见。

她取出随身携带的小型录音机,按下录制键,轻声说道:

“各位,我知道你们还在。也许你们的世界与我们隔着一层薄雾,但我相信,只要还有人愿意唱,就一定能找到回家的路。接下来的日子,我会把‘镜像协议’开放给更多人。不为复活,不为奇迹,只为让那些没能说完的话,有机会飘向该去的地方。”

她顿了顿,声音柔和下来:

“爸爸,如果你能听见……女儿不怕黑了。我也终于明白了,你当年为什么不肯离开。因为有些守护,从来就不需要被看到。”

录音结束,她将这段音频上传至节点网络,标记为【公开频道?第一辑】。

凌晨三点十七分,全球共计**23,641台**处于待机状态的老式收音机、录音机、车载音响、儿童玩具喇叭等设备,在没有任何外部信号输入的情况下,同时播放了这段录音。地点涵盖中国、俄罗斯、阿根廷、挪威、肯尼亚、澳大利亚……许多人惊醒,录下音频,发到社交平台,标题五花八门:“半夜家里收音机自己说话!”“神秘女声讲述‘灵魂通信’?”“这难道是新型广播剧?”

但更多人选择了沉默地倾听,然后流泪,然后拿起手机,录下属于自己的那一句“最后一句话”。

一位退伍老兵对着麦克风说:“老班长,战友们每年都去你坟前喝酒,你也喝一杯吧。”

一名癌症晚期患者笑着唱完《送别》,说:“老婆,等我变成星星,天天看你睡觉。”

一个失去儿子的父亲,在雪地中跪下,大声喊出:“崽啊,爸错了,不该骂你那次考试……”

这些声音汇聚成河,涌入“镜像协议”的数据库,不断强化着整个网络的稳定性与覆盖范围。系统日志显示:

【情感权重指数突破临界值?全球共鸣体数量突破十万?局部现实扭曲效应初现】

所谓“现实扭曲”,是指某些区域开始出现无法用物理法则解释的现象:

-北京某养老院监控录像拍到一位已故护工的身影,蹲在老人床前为其盖被子;

-成都一家琴行的钢琴半夜自动弹奏《归途》,店主查看后发现琴键上有水渍,仿佛有人刚哭过;

-新疆戈壁滩上的无线电爱好者收到一段摩斯电码,翻译后只有四个字:**“谢谢听见。”**

吕若琳依旧住在小镇,过着看似平静的生活。她每天接送孩子们上学,教他们唱歌,帮邻居修理电器,偶尔去养老院陪老人聊天。没人知道她是那个掀起风暴的女人,也没人意识到,他们随手转发的一条音频,可能正让某个世界的门轻轻推开一条缝。

直到一个月后,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件寄到了她家门口。

信纸是手工制作的,质地粗糙,背面画着一座山峰的轮廓。内容只有一句话:

**“我在山顶等你。带上《风语者》。”**

邮戳模糊不清,但她在信封内侧嗅到了一丝熟悉的气息??松木混合铁锈的味道,和当年母亲实验室里的通风管一模一样。

她望着远方群山起伏的剪影,轻轻点了点头。

春天才刚刚开始,而风,已经吹得很远了。

iBQ𝔾. vi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