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连中三元,状元及第(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秋去春来,寒暑交替。自乡试结束后,京城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循环,但焦点始终未曾离开过夜王府那位惊才绝艳的长公子——夜洛白。
乡试放榜那日,贡院外墙前人山人海。当“解元:夜洛白”五个鎏金大字高悬榜首时,引起的轰动几乎掀翻了半条街。年仅十五岁的解元郎!还是夜王府的世子!消息如同插了翅膀,瞬间传遍全城。夜王府门前车水马龙,道贺之人络绎不绝。洛白却依旧沉静,只将这份荣誉视为起点,谢绝了大部分宴请,埋首准备接下来的会试。
冬末的会试,难度更上一层楼,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精英举子。考场之内,气氛更为凝重。洛白依旧从容不迫,经义文章做得花团锦簇,策论更是切中时弊,引经据典却又充满新意,令几位阅卷的老翰林都啧啧称奇,争论良久,最终仍将他的卷子列为了会元。
“连中两元!夜小王爷真是文曲星下凡啊!”
“了不得!了不得!夜王府真是双喜临门,王爷掌军,世子治文!”
“就看殿试了,若能再夺魁首,便是连中三元!我大周朝有多少年没出过这等盛事了?”
街头巷尾,茶楼酒馆,人人都在议论着这位横空出世的少年天才。夜王府的门槛几乎要被踏破,夜屹川虽依旧冷面,但周身那股生人勿近的气场却柔和了许多。苏语茉更是欣慰不已,却也不忘提醒儿子戒骄戒躁。
殿试之日,终于来临。
紫宸殿内,气氛庄严肃穆。御座高悬,皇帝身着龙袍,面色比以往红润不少(得益于苏语茉暗中进献的调理药方),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殿下恭立的数十名贡士。他们是从会试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今日将在此接受天子的最终考核,决定最终名次。
洛白站在前列,身姿如松,穿着特制的贡士冠服,年轻的面庞上不见丝毫紧张,只有全然的沉静与专注。他能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打量、探究、甚至隐含嫉妒的目光,但他心无旁骛。
殿试不黜落,只排定名次。考题由皇帝亲拟,往往关乎国家大政方针。内侍太监高声宣读考题:“制曰:朕承天命,抚育万方,夙夜兢兢,唯思富民强兵之道。尔等饱读诗书,通晓古今,于此时策,当有所陈。其各抒所见,毋隐。”
题目宏大,正在洛白意料之中,甚至可说是为他量身定做。他深吸一口气,凝神静气,开始研磨润笔。脑海中,《富民强兵策》的完整框架清晰浮现。
其他贡士也已开始构思,殿内一时只闻纸笔沙沙之声。
皇帝的目光缓缓掠过众考生,最终落在了最前面那个过于年轻却异常沉稳的身影上。他对夜屹川的这个长子印象颇深,乡试会试的文章他都看过,确实才华横溢。今日,他倒要看看,这少年在御前,能写出何等惊世之作。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洛白终于动笔,下笔千言,如有神助。他将空间中所学与现代经济、政治、军事理念,巧妙地融入传统的策论格式之中,用合乎当下语境的语言阐述出来。
他从“富民”入手,并非空谈轻徭薄赋,而是提出系统性建议:推广金阳稻等高产作物并建立国家粮储调控机制;改良漕运,试行海运分流,降低运输损耗与成本;鼓励工商业发展,规范市舶司,增加国库收入;兴修水利道路,便利交通,促进物资流通……
继而论及“强兵”,他并未一味强调扩军备战,而是提出:革新军制,推行“新式训练法”(借鉴了知许的想法但表述更策略化),提高军队素质而非单纯数量;改善军械工艺,提升装备水平;推行军屯与轮戍结合,减轻国家负担的同时保持军队战斗力;巩固边防,采用屯田、互市、情报侦察等多重手段……
更难得的是,他深刻阐述了“富民”与“强兵”的内在联系:“民富则国帑丰,国帑丰则兵可用;兵强则国安,国安则民可富。”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看似超前却又似乎可行的政策衔接点。
其文辞精炼,逻辑严密,观点深刻,既有高屋建瓴的视野,又有细致入微的举措,远超同龄人,甚至远超许多在朝为官多年的老臣!
当他终于搁笔,轻轻吹干墨迹时,发现周围不少贡士还在奋笔疾书,而高踞御座上的皇帝,目光不知何时已落在他身上,带着明显的探究与审视。
试卷被收走,由读卷官们当场阅览、初步拟定名次后,再呈送皇帝御览钦定。
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的。贡士们垂首立于殿中,心情各异。洛白却能眼观鼻,鼻观心,静心等待。
终于,读卷官们捧着初步拟定的名次卷轴,恭敬地呈给皇帝。皇帝接过,缓缓展开。他的目光自上而下扫过,当看到被读卷官们共同列为第一名的那个名字以及其文章要点时,他的瞳孔微微收缩,脸上露出了极为震惊的神色!
他看得极其仔细,甚至反复看了其中几段,时而蹙眉深思,时而微微颔首,时而眼中爆发出惊人的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