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破水了(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泥瓦匠叮叮当当,木头椽子搭架子,眼看着一个不算太大,结实又透着点朴实味儿的房子就冒了出来。
门口挂着块簇新的木牌,红底黑字写得明明白白——“义安堂”。
老百姓可都眼巴巴瞅着呢!
这“义安堂”的名号打一贴出来,街面上就跟炸了锅的油星子似的。都说这里头请的可是告老还乡的正经太医!
姓陶,原先是宫里头专给贵人把脉的,医术那是顶了天的高!
人家老大人仁心,愿意出来给乡亲们免费瞧病!不收一个子儿的诊金!
当然,药嘛,还得自个儿想法子去抓。可这已经是大破天了的好事儿了!
还有一桩,紧挨着“义安堂”边上,还盖了几间小屋,挂的牌子是“识草庐”。
这里头也有一位老御医坐镇,姓杨,胡子都花白了,精神头却是极好。杨老神医不坐堂看病人,专教人!教啥?教大家伙儿认草药!
啥样的草能清热,啥样的根能止疼,啥叶子捣烂了能止血,啥根茎有毒可千万别往锅里扔!识草庐敞亮着说,乡亲们自家认准了采回去用也好,或者采回来干净利索地卖给识草庐换成钱也好,咱都欢迎!
这简直就是给穷苦人家又开了条活命的门路!
这消息插了翅膀飞遍了新昌县内外,连山沟沟里种老几亩薄田的老汉都听说了,心里那点指望的芽儿,蹭蹭地往上冒。
四月初,天儿不冷不热,风里都夹着点柳树芽的清甜味儿。义安堂开张的日子,定了。
天还没擦亮呢。
启明星刚颤悠悠地在青黑色的天幕上挂出一点微光,万籁俱寂,连打鸣的公鸡都还缩着脖子在窝里做梦。
城东那块义安堂门前,却早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黑压压的一片人头。
后街的王婆婆,她咳喘了十几年的老病根,咳嗽起来憋得脸发紫,一夜没合眼,天刚透出点鱼肚白就来了,还抢不着前头。
西河村的刘老拐,早年给富户家扛木头压伤了腰,天一阴就疼得钻心,他是让人用板车拉来的,天没亮就等在紧闭的大门外头了。
妇人们抱着发烧说胡话的娃娃,小娃子捂着又红又肿的腮帮子哼哼唧唧,老少爷们们有的攥着疼了半辈子的胳膊腿儿,有的捂着心口脸色苍白……
那队伍哟,就跟一条受了惊的长蛇似的,弯弯曲曲拐过了巷子,绕过了墙角,愣是一直排到了新昌县城东门大开的门口。
𝙄b𝙌g. v𝙄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