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xs.com 第56章 荣归长安 第五节:铭刻凌烟(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暮春的长安,柳絮纷飞如雪,凌烟阁前却一片庄严肃穆。画师阎立本手持狼毫,目光紧锁眼前的素绢,额间沁出细密的汗珠。他已经在此连续作画七日,画案上堆满了废弃的草稿,每一张都力求完美,却始终觉得未能完全展现陈玄策的神韵。

"阎画师,可还需什么?"蒋师仁站在一旁,看着反复修改的草图,不禁出声询问。阎立本轻轻摇头,目光投向远处正在操练的玄甲军,那里陈玄策正指导将士演练阵法,金错刀劈开空气的锐响清晰可闻。"将军的英武之气,忠义之魂,岂是笔墨能够轻易描绘?"

为了捕捉最真实的神韵,阎立本跟随陈玄策出入军营、走访民间。他看到陈玄策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指导士兵改进战术;看到他在书院里耐心教导西域孩童读书识字;也看到他在百姓家中,与老人们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生活琐事。这些场景都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中,成为创作的灵感源泉。

终于,在一个月圆之夜,阎立本找到了灵感。当时陈玄策正在城楼上巡视,月光洒在他的玄甲上,胸前的双鱼玉符熠熠生辉,他的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在守护着大唐的每一寸土地。阎立本立刻回到画室,挥毫泼墨,笔走龙蛇。

经过数月的精心创作,画像终于完成。画中的陈玄策身披玄甲,手持玄铁剑,眼神坚毅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一切奸邪;身后是熊熊燃烧的日曜石法器,象征着他破除阴谋、平定西域的壮举;脚下是欢呼的百姓,有汉人、胡人,还有西域各族,体现了他深得民心的威望。更绝妙的是,阎立本巧妙地将星陨罗盘的星象融入背景,暗含陈玄策受天命护佑之意。

画像完成当日,李世民亲自前来观瞻。他站在画像前,久久不语,眼中满是感慨与欣慰。"阎爱卿果然名不虚传,这幅画像,将玄策的忠勇、睿智展现得淋漓尽致。"他转头对陈玄策笑道,"玄策,你看这画像,可还满意?"

陈玄策凝视着画像,想起一路走来的种种艰辛,不禁红了眼眶。"陛下,阎画师妙笔生花,此画不仅是臣的写照,更是大唐精神的体现。"他顿了顿,又道,"能与历代功臣并列凌烟阁,臣倍感荣幸,定当更加勤勉,不负陛下重托。"

李世民点点头,命人将画像悬挂在凌烟阁最显眼的位置。随后,他亲自撰写赞词:"镇国公陈玄策,忠肝义胆,智勇双全。蒙冤而不改其志,临危而不失其节。功盖西域,德被苍生,实乃大唐之栋梁!"赞词由书法大家欧阳询书写,镌刻在画像下方的石碑上。

凌烟阁开放那日,长安百姓纷纷前来瞻仰。人群中,一位曾为陈玄策鸣冤的老秀才激动地说:"当年陈将军蒙冤,我就坚信他是清白的。如今看到他功成名就,画像高悬凌烟阁,真是大快人心!"一位西域商人也感慨道:"陈将军不仅是大唐的英雄,也是我们西域的恩人,这幅画像,当之无愧!"

从此,凌烟阁中陈玄策的画像前,总是香火不断。前来参拜的,有立志报国的年轻学子,有戍守边疆的将士,还有从西域远道而来的使者。他的故事,通过这幅画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大唐儿女,传承着忠诚、勇敢与担当的精神。而那画像上的目光,仿佛穿越时空,始终守护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