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荣归长安 第三节:封公大典(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太极殿内,沉香袅袅,三十六根盘龙金柱巍峨耸立,在烛光的映照下泛着庄严的光芒。殿前广场上,金甲侍卫手持长戟,整齐列队,戟尖上的红缨随风轻摆。文武百官身着朝服,屏息静立,等待着这场注定载入史册的盛典。

卯时三刻,钟鼓齐鸣。三十六名礼部官员抬着精美的礼器,缓缓步入殿中。紧接着,十二名乐工奏响雅乐,悠扬的旋律回荡在整个太极殿。李世民身着十二章纹冕服,头戴十二旒冕冠,在宦官的簇拥下,自后殿缓步而出。皇帝的每一步都沉稳有力,冕旒轻晃,发出细碎的声响,更添几分威严。

"镇西大都督陈玄策,上殿!"随着鸿胪寺卿高亢的宣唱,陈玄策身着崭新的紫袍,佩戴着象征身份的鱼符,在侍卫的引导下,沿着丹陛拾级而上。他的步伐从容不迫,眼神中却难掩一丝紧张——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时刻,更是对过往所有坚守的最终肯定。

行至殿前,陈玄策三跪九叩,行过大礼。"玄策,平身。"李世民的声音温和却不失威严。陈玄策起身,与皇帝四目相对,从那双熟悉的眼眸中,他读到了信任、欣慰,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心疼。

"今日,朕要当着满朝文武、天下百姓的面,为你正名!"李世民的声音骤然提高,在空旷的大殿中激起阵阵回响,"想当初,奸人作祟,你蒙冤受屈,却始终坚守忠义,平定西域,护我大唐安宁。这份胸襟,这份胆识,古今罕见!"

说罢,李世民转身,由内侍呈上一个精美的檀木匣。他亲手打开,取出一枚金灿灿的公爵印信,印纽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螭龙,印面"镇国公印"四个篆字苍劲有力。"陈玄策听封!"李世民高举印信,"朕封你为镇国公,食邑万户,赐丹书铁券,世袭罔替!今后,凡西域军政要务,你可先斩后奏;见朕不必行跪拜之礼!"

此言一出,满朝震惊。丹书铁券、世袭罔替,这是何等的殊荣!文武百官纷纷交头接耳,眼神中既有羡慕,又有敬佩。而陈玄策早已再次跪地,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臣何德何能,敢受陛下如此厚恩!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陛下知遇之恩,护我大唐江山永固!"

李世民走下龙阶,亲手将印信授予陈玄策,又解下自己腰间的玄铁剑,郑重地挂在他身上:"这把剑,陪朕南征北战数十载,今日交于你。望你持此剑,继续为大唐开疆拓土,保境安民!"陈玄策双手紧握剑柄,感受到剑身传来的丝丝寒意,仿佛也握住了沉甸甸的责任。

此时,殿外突然响起一阵喧闹。原来是西域十八国的君主们听闻封公大典,纷纷赶来祝贺。龟兹王哈立德捧着镶嵌着夜明珠的权杖,于阗王伊卜拉欣献上精美的和田玉雕,疏勒王阿尔斯兰则带来了矫健的汗血宝马。"愿尊陈国公为西域共主!"哈立德大声说道,"今后,西域诸国永为大唐藩篱,不离不弃!"

李世民哈哈大笑,拉着陈玄策的手,面向满朝文武和西域使臣:"今日之封,不仅是对玄策个人功绩的表彰,更是向天下宣告:我大唐,绝不会辜负任何一位忠臣良将!凡为大唐抛洒热血者,朕必以涌泉相报!"

"陛下圣明!镇国公千岁!"太极殿内,呼声震天。陈玄策站在众人中央,望着手中的公爵印信,摸着腰间的玄铁剑,回想起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曾经的冤屈、误解、生死考验,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无上的荣耀。而他也深知,这份荣耀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所有信任他、支持他的百姓,属于这片他用生命守护的大唐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