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我的身上有两种矛盾的性格,贪欲让我享受当下的物质,信仰让我诉说生活的不公。高耸的城楼拔地而起,繁华的城市纸醉金迷,应有的道德只存过去,我知道有些东西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物质的繁华带来的却是尊严的尽失。明明从事劳动的目的是让人能活的更轻松,更有尊严,更有意义,可生存空间的越来越窄,让人把几乎所有的时间用在赚钱上,而且是跪着挣钱。这种经济上的依附性,让大多数人抬不起头,这不是个人的原因,而是社会的病态。有的时候,真想率性一下,和那些俯首看众生的人说一句:“去你妈的。”

大部分人就是普通人,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很多人最终只能以从事服务和体力劳动为生,比如送外卖,快递,还有一些服务业。可是这种工作,对人一点意义没有,对人的成长没有丝毫作用。并且,当下的就业,就是把人固定死,一种职业干一辈子,没有出于人的兴趣,而是出于生存的需要。

这种服务类的工作只会导致人越来越物化,而且伴随着科技的更新迭代,失业的人群会越来越多。服务业的兴起,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只会让人越来越贱卖自己,哪怕你是脑力劳动,也只不过可以卖个相对较高的价格。人不再是人,而是一种可交易的物品。当尊严不在,道德,也就只是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了。

这也仅仅只是开始。金钱成为衡量职业的价值,那职业本身就会脱离原有的道德。有些职业,最终会演化成一门生意,比如教育、医疗,明明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可牟利成为他们的硬性指标。当所有的职业都以金钱而论,那社会道德的坍塌是显而易见的,有利可图成为一切的价值导向。或许,现在已经成为了司空见惯的一件事。哎。

让人无奈的是,越来越多人会认可这种行为判断。精致的利己主义不仅成为共性认知,而且会为自己的不道德行为作为开脱的借口,结果就是一代又一代人丢弃本来,整个社会弥漫“人之恶”的理所应当。

我想,这绝对不是那个老人的初衷。物质生活的满足只是一个应有的发展过程,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