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龙威四海(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战争的硝烟彻底消散后的第三个十年,蓝星在龙国主导的“新工业革命”浪潮中脱胎换骨。

可控核聚变的蓝色火焰点亮了每座城市的夜空,量子通信网络如神经般遍布全球,曾经因战乱割裂的土地,如今在共同繁荣的愿景下紧密相连,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在这场文明跃迁中品尝着幸福的滋味。

龙国京津冀城市群,帝都的中关村已经升级为“量子科创走廊”,全息投影的科研团队正与东京、首尔的实验室实时协作,研发室温超导材料。

津港的无人集装箱码头,机械臂将来自欧洲的精密仪器装上磁悬浮货运列车,轨道旁的智能温室里,荷国郁金香与龙国牡丹在同一片光谱下绽放。

河省的乡村振兴示范区里,农民通过脑机接口操控智能农机,收割的小麦在 AI加工车间里,半小时就转化为富含微量元素的营养棒,通过冷链系统发往非洲。

樱花国关西地区,京都的古寺旁,龙国援建的“零碳社区”正进行着传统祭典,和服少女用全息折扇扫描二维码,为神社捐赠由可控核聚变发电的数字货币。

大阪湾的海底城市里,居民乘坐透明潜艇上下班,窗外的珊瑚礁养殖场中,龙国培育的耐寒珊瑚与本地物种共生,孩子们在水下教室通过 AR设备学习海洋生物学,课本里的案例既有马里亚纳海沟的探测数据,也有徐福东渡的历史传说。

D国鲁尔区,曾经的钢铁厂被改造成“工业遗产科创园”,龙国的量子计算机与德国的精密机械在这里碰撞出火花。

埃森市的居民楼外墙覆盖着光伏薄膜,发电量不仅自给自足,还能通过跨境电网输送到波兰。

周末的市集上,柏林的面包师用龙国的 3D食品打印机制作香肠,旁边的摊位上,中国留学生正教老太太们用毛笔书写德文诗歌。

希腊爱琴海诸岛,圣托里尼的白色建筑顶上,龙国研发的“大气水发生器”正源源不断产出淡水,解决了困扰当地千年的缺水问题。

渔民们驾驶着太阳能动力船出海,船上的卫星导航系统同时显示着龙国北斗与欧洲伽利略的信号,捕获的海鲜通过真空包装技术,48小时内就能出现在成都的火锅店。

夜晚的伊亚小镇,来自龙国的天文爱好者与希腊天文学家一起,通过龙国建造的太空望远镜观测火星,屏幕上的影像清晰得能看到“昆仑”火星车的履带痕迹。

肯尼亚内罗毕。

龙国援建的“东非硅谷”里,当地程序员与中国工程师合作开发农业 APP,用斯瓦希里语和中文双语界面,指导农民根据卫星云图调整种植计划。

蒙内铁路的列车上,装载着龙国捐赠的“复生三号”医疗舱,能在偏远地区完成微创手术,车厢里的孩子们用 VR设备“参观”北京故宫,讲解员是会说斯瓦希里语的 AI机器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