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攻击无效(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Reddit的r/soccer版块,一条新帖如同幽灵般,迅速浮现,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顶上了热搜。
【深度调查:林远的公益球场是一个精心计算的骗局?】
帖子的内容,正是来自那家以挖掘名人八卦和丑闻着称的德国网络小报,“足球解密”的深度调查报道。
帖子一经发布,最初的评论区里,立刻涌现出了一些犬儒式的声音。
【Deutscher】:“我就知道!当一个神话被包装得太过完美时,背后肯定有猫腻,一个月建成10个球场,在德国连一个公共厕所的审批都走不完。”
【London_Fog】:“典型的‘形象工程’,用善举来洗白商业目的。看来全世界的资本家都一样,没一个好东西。”
【Hypebeast】:“对这个林远已经失望了。以前以为他只是踢球方式奇葩,没想到私下里也是个玩弄伎俩的商人。”
但很快,另一种声音开始出现,伴随着愤怒和不屑。
【BVB-Fan_1909】:“楼上这群阴阳怪气的,是不是刚从下水道爬出来?你们的黑料就这水平?连逻辑都讲不通!”
【True_Believer】:“这明显是水军!为了黑林,连智商都不要了!”
紧接着,一位ID为【little_Dave】的用户,发布了一篇长篇评论。
【little_Dave】:“作为一名在行业内工作多年的城市规划工程师,我不得不指出,这篇报导的作者,其专业素养令人堪忧。他不是在揭露真相,而是在暴露自己对现代工程管理和国际合作模式的无知。我将从几个方面,驳斥这篇报导中荒谬的论点。”
“首先,关于土地问题。 文章作者显然对‘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一无所知。公益项目中的土地划拨而非购买,是全球大型公益基建项目最高效、最常见的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法律纠纷和时间成本,迅速完成土地的规划和划拨。这恰恰是专业的体现,而不是‘漏洞’。如果按照德国那种传统的土地私有制和冗长的审批流程去购买土地,别说一个月,一年也拿不下来。”
“其次,关于审批速度。 报导中拿德国的建筑许可程序去对比中国的项目执行速度,本身就是一种无知的傲慢。我负责过多个跨国项目,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如果一个项目在中国需要一个月,那么在德国,我们能把论证可行性的会议开完,就算高效了。德国的建筑审批流程,以其严谨、繁琐和漫长而着称。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层层审批、邻里公示、环评报告,甚至对噪音和施工时间的精确控制,代价就是效率低下。”
“而中国在大型基建项目上的执行效率,是全球有目共睹的。一旦项目获得政府支持,从勘探、设计、施工到验收,往往能以惊人的速度推进。这得益于其独特的行政效率和资源调配能力。将两国不同的制度背景下的效率进行简单粗暴的对比,并以此为依据断定‘骗局’,完全是刻舟求剑。”
“最后,关于所谓‘诈骗’的指控。 在现代工程管理中,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地质勘探、初步设计、材料采购预定等,是可以在正式开工前同步进行的。这篇报导的作者,不是在揭露真相,而是在暴露自己对现代工程管理和国际合作的无知,以及一种根深蒂固的、对东方的偏见。”
【Proud_Aobe】:“感谢这位记者,让我今天学到了一个新词:新闻学无知。他把‘中国速度’当成‘骗局’,笑死!”
紧接着,一位ID为【c_yu】的中国留学生,直接在帖子中甩出了多张高清照片和短视频,直接将“谣言”轰得体无完肤。
【c_yu】:“这是我老家,项目现场刚拍的。一个月?对我们来说,这叫‘常规操作’。我们甚至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成一座能发射火箭的塔架。建议记者先生多读读书,或者亲自来看看,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靠想象力写新闻。”
照片里,几座足球场的地基和钢结构已经初具雏形,工地上机器轰鸣,运输车辆来来往往,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视频里甚至有当地体育局官员面对镜头,慷慨激昂地感谢林远和耐克为青少年足球做出的突出贡献。
【American_Dreamer】:“一个月建好地基和钢结构?这是真的吗?我的天,美国要建个高铁得吵几年!”
【News_Buster】:“哈哈哈,那记者脸都绿了吧?真是活久见,第一次看到新闻被网友用实地照片和学术论文当场打脸的!”
有人试图将之前几篇同样低级的黑稿,关于林远饮食、社交恐惧、更衣室矛盾等也发到帖子里,试图挽回局面,证明林远并非“完美无瑕”。
但结果立刻被网友们无情地“踩”下去,评论区清一色各种嘲讽和玩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