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忆魇铃响,童声破邪(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章:台岛南雾,邪音初现

湾的暮春总带着湿冷的雾。阿海站在台南的“望海崖”上,望着山坳里那座被藤蔓缠绕的废弃教堂——三天前,邹族青年阿勇派人送来急报:“教堂地下有铁锈味,夜里能听见小孩哭。”

“阿海哥,”阿秀攥着渔歌本,指尖发白,“我阿爹说,这哭声不像普通野孩子的哭……倒像被什么东西捏着嗓子,硬挤出来的。”

阿海的指尖泛起幽蓝微光。镇海神兽的力量在他识海中震颤——那是种熟悉的刺痛,与当年“星陨剑”现世时如出一辙。他顺着雾霭望去,教堂尖顶的十字架上挂着七枚青铜铃,铃身铸满扭曲的婴孩面容,每张脸上都凝固着惊恐的表情。

“忆魇铃。”阿海低喝。

风突然卷起,青铜铃发出刺耳的嗡鸣。雾中传来若有若无的歌声——是《摇篮曲》,但调子被拧成了麻花,每句尾音都带着血丝般的嘶哑:“月光光,照地堂,阿囡睡在摇篮床……”

“是阿春婶的嗓子!”二赖子的娃突然拽住阿海的裤脚,“我阿娘活着时,总这么哄我睡觉!”

阿海的心脏猛地一缩。他想起石浦港老街的阿春婶——去年冬天,殖民者的炮火掀翻了她家的木楼,她抱着三岁的阿福躲进地窖,最后被乱枪射死在摇篮边。

“他们在用死人的声音,挖活人的心。”阿海的声音发紧。

---

第二章:铃响心裂,善意成茧

教堂大门“吱呀”一声开了。

阿海带头走进去,迎面撞上一堵“墙”——那是由无数半透明的影子堆成的,每个影子都穿着清代的粗布衫,脸上挂着泪痕。最前面的影子是个穿靛蓝围裙的妇人,怀里抱着个裹红布的婴孩,正是阿春婶的模样。

“阿福……”妇人的影子伸出手,指尖穿透阿海的胸膛,“阿福饿了,要吃糖……”

阿海的识海中闪过阿春婶临终前的画面:她把最后半块红糖塞进阿福嘴里,自己却被弹片击中胸口。那半块红糖的甜,此刻正从妇人的影子里渗出来,缠上阿海的神经。

“这是‘忆魇’。”阿依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捧着药碗,碗里浮着几片“合欢花”,“殖民者把被杀害者的‘善意记忆’抽出来,用邪法封进铃铛。这些记忆本是最纯粹的善意,现在却成了刺向人心的刀。”

更多影子涌过来:有盐商陈老爷——他被砍头前,正把最后半袋盐塞给讨饭的孩子;有苗寨的老猎人——他被乱箭射穿时,还在喊“快躲进地窖”;甚至有葡萄牙传教士——他被村民救下后,偷偷给受伤的义军送药……

他们的影子都在重复同一个动作:捧出自己生前最珍贵的“善意”,却因被掠夺而扭曲成痛苦的记忆。

“阿海!”周铁牛的吼声响彻教堂,“看那口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