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谢朓《江上曲》(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江上曲

谢朓

易阳春草出,踟蹰日已暮。

莲叶尚田田,淇水不可渡。

愿子淹桂舟,时同千里路。

千里既相许,桂舟复容与。

江上可采菱,清歌共南楚。

……

赏析:

谢朓的《江上曲》以清新质朴的语言,描绘出一段江上邂逅引发的情愫,展现了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情与细腻的情感世界。

1. 起笔:景中含情,铺垫情愫

“易阳春草出,踟蹰日已暮”,开篇点明地点为易水之畔,时间是春日。易水在古诗文中常与送别、慷慨悲壮之情相关联,但此处描绘的是春草萌生的生机之景,“踟蹰”一词刻画了一位徘徊不定的人物形象,从白天到日暮,暗示了人物内心的纠结与期待,为下文情感的展开埋下伏笔,营造出一种略带惆怅的氛围。

2. 发展:借景抒情,暗示阻隔

“莲叶尚田田,淇水不可渡”,化用《江南》中“莲叶何田田”的意象,描绘出江面上莲叶茂盛的景象,充满生机与活力。然而,“淇水不可渡”笔锋一转,借淇水难以渡过,暗示两人之间存在某种阻碍,无法顺利靠近,这种阻碍可能是现实的因素,也可能是内心的顾虑,进一步强化了惆怅之感。

3. 高潮:大胆期许,共赴行程

“愿子淹桂舟,时同千里路。千里既相许,桂舟复容与”,女子勇敢地表达心愿,希望男子停下桂舟,与她一同踏上千里行程。男子既已应许,桂舟便缓缓前行。这里的“桂舟”象征着美好与高雅,表达出女子对这段旅程(情感发展)的期待与珍视,情感在此处由含蓄转为直白,变得浓烈而坚定。

4. 结尾:憧憬未来,清新明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