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吴迈远《长别离》(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2、结尾用典劝夫归:“淮阴有逸将,折羽谢翻飞。楚有扛鼎士,出门不得归。正为隆准公,仗剑入紫微。君才定何如,白日下争晖”,思妇连续引用韩信、项羽和刘邦的历史典故,指出韩信有出众军事才能却被吕后杀害,项羽勇冠三军最终也败于刘邦,他们为刘邦打天下,却都落得悲惨下场。借此劝诫丈夫,功名虚幻,以丈夫的才能与他们相比,又怎能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呢,不如早日归家团聚。
三、艺术特色
1、情感表达真挚强烈:诗人通过思妇的口吻,将离别之苦、相思之痛以及对丈夫的关切和劝诫等情感表达得真挚而强烈,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思妇内心的煎熬和无奈。
2、比兴用典巧妙:诗中的比兴手法使思妇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而用典更是独具特色,不似一般的简单并列对比,而是将三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人物故实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使表达的思想更深刻、更有说服力,也让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
3、文采清丽辞巧意新:诗歌语言优美,用词精准,如“蕙华”“荣乏”“悴极”等词汇的运用,展现了诗人的文学功底,使诗歌在表达情感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艺术美感,辞巧意新,给人以清新之感。
……
解析:
1. 生离不可闻,况复长相思
- 解析:起句便直抒胸臆,“生离”本就令人难以听闻,因为它饱含着不舍与痛苦,而“长相思”更甚于生离,是在漫长时光中对离人的持续思念,这种思念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累积,苦上加苦。此句以递进的方式,将离别的悲苦渲染到极致,奠定了全诗哀伤的基调,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思妇内心对离别深深的痛苦与无奈。
2. 如何与君别,当我盛年时
- 解析:此句以思妇的口吻发出质问,在青春盛年本该与丈夫共享美好时光,却无奈分离。“如何”一词强化了思妇内心的愤懑与不解,突出了这离别在她生命中留下的创伤,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悲剧色彩,也让读者能深刻体会到思妇对这段分离时光的惋惜与不甘。
3. 蕙华每摇荡,妾心长自持
- 解析:“蕙华”即蕙草的花,常象征美好与生机。蕙花在风中摇曳生姿,景色迷人,但思妇却不为所动,始终坚守对远方丈夫的忠贞。这里运用比兴手法,以蕙花的摇曳多姿反衬思妇内心的坚定,展现出思妇在独居时面对外界诱惑的不为所动,体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
4. 荣乏草木欢,悴极霜露悲
- 解析:草木尚有繁荣与枯萎的变化,在生长繁荣之时还能享受自然的欢畅,而思妇却只有无尽的憔悴。“悴极霜露悲”形象地描绘出思妇的悲苦如同遭受霜露侵袭的草木,已到了极致。将思妇的处境与草木对比,突出她的生活只有悲苦,毫无欢颜,深刻体现出她在离别中的孤独与凄凉。
5. 富贵貌难变,贫贱颜易衰
- 解析:此句从生活境遇的角度进行阐述,指出生活富贵之人,因生活优渥,容貌不易改变;而处于贫贱之中的思妇,因饱受相思之苦与生活磨难,容颜极易衰老。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揭示出离别与贫困对思妇身心造成的双重伤害,进一步强调了她命运的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