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谢惠连《前缓声歌》(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前缓声歌

谢惠连

羲和纤阿去嵯峨。

睹物知命。

使余转欲悲歌。

忧戚人心胸。

处山勿居峰。

在行勿为公。

居峰大阻锐。

为公遇谗蔽。

雅琴自疏越。

雅韵能扬扬。

滑滑相混同。

终始福禄丰。

……

赏析:

《前缓声歌》作为一首乐府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在艺术表现和思想内涵上都别具特色。

一、主题思想

1. 对时光与命运的感慨:开篇 “羲和纤阿去嵯峨”,借羲和驾日、纤阿御月匆匆奔赴高山,描绘出日月运行、时光飞逝之景,引发 “睹物知命” 的喟叹,感慨命运无常,从而心生 “使余转欲悲歌,忧戚人心胸” 的悲伤忧戚,奠定了对时光易逝、命运难测的感伤基调。

2. 人生处世的劝诫:诗人以 “处山勿居峰,在行勿为公” 直接表明观点,劝人在生活与仕途选择上,不要身处极端或追求过高地位。“居峰大阻锐,为公遇谗蔽” 进一步阐述原因,居峰易受阻,居高位易遭谗言蒙蔽,体现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洞察,蕴含着明哲保身、淡泊名利的处世智慧。

3. 对理想状态的向往:“雅琴自疏越,雅韵能扬扬。滑滑相混同,终始福禄丰”,借高雅琴音的疏阔传扬,及水与万物混同的状态,表达一种顺应自然、和谐自适的生活理想。认为保持这种状态,就能始终福禄丰盈,反映出对平稳、富足生活的向往。

二、艺术特色

1. 比兴手法的运用:诗歌开篇以日月运行起兴,借自然现象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为下文抒情议论做铺垫。“处山勿居峰,在行勿为公” 以 “处山” 比 “在行”,形象说明人生处世道理,使抽象观点更生动易懂,增强诗歌表现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