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张华《轻薄篇》(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留连弥信宿,此欢难可过。

人生若浮寄,年时忽蹉跎。

促促朝露期,荣乐遽几何?

念此肠中悲,涕下自滂沱。

但畏执法吏,礼防且切磋。

……

赏析:

《轻薄篇》是西晋文学家张华的一首讽喻诗,以铺陈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西晋时期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对当时轻薄浮华的社会风气进行了深刻批判。

一、主题思想

诗歌深刻揭示了西晋末世社会风气的腐朽与堕落。通过展现贵族子弟在生活、社交、宴乐等方面的极度奢靡,张华对这种轻薄浮华的风气予以了尖锐批判,同时也流露出对这种风气可能导致社会衰败的担忧。诗末“念此肠中悲,涕下自滂沱”,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出对社会现状的痛心疾首;而“但畏执法吏,礼防且切磋”则暗示了对恢复礼法、整顿社会风气的期望。

二、艺术特色

1. 铺陈夸张,穷形尽相

- 全方位描绘奢靡生活:诗中运用大量笔墨,从衣食住行、宾从侍御、宴饮娱乐等多个角度,详尽铺陈了贵族们的奢华生活。如“被服极纤丽,肴膳尽柔嘉。僮仆余粱肉,婢妾蹈绫罗”,从主人到奴仆,全面展示了他们生活的奢靡程度;“文轩树羽盖,乘马鸣玉珂。横簪刻玳瑁,长鞭错象牙。足下金鑮履,手中双莫邪”,对出行工具和个人装饰的细致刻画,将奢华之风渲染到极致。

- 极度夸张增强感染力:为突出宴会上歌舞的美妙,诗人采用夸张手法,“玄鹤降浮云,鱏鱼跃中河。墨翟且停车,展季犹咨嗟”,以玄鹤、鱏鱼的反常举动,以及墨翟、展季这样的圣贤之人的反应,极言歌舞魅力,使读者深切感受到这种奢靡生活的震撼力,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 对比映衬,凸显主旨

- 奢靡与礼法的对比:诗中所描绘的贵族们放纵奢靡的生活,与传统的礼法形成鲜明对比。他们日夜酣饮、行为放荡,“绝缨尚不尤,安能复顾他?留连弥信宿,此欢难可过”,毫无礼法约束。这种对比凸显出当时社会风气的堕落,强化了诗人对轻薄浮华之风的批判。

- 欢乐与悲伤的对比:诗的前半部分极力渲染贵族们宴饮作乐的欢乐场景,如“浮醪随觞转,素蚁自跳波”“北里献奇舞,大陵奏名歌”等,展现出他们纸醉金迷的生活;后半部分诗人笔锋一转,“念此肠中悲,涕下自滂沱”,表达出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悲痛之情。欢乐与悲伤的强烈反差,深刻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使诗歌主旨更加鲜明。

3. 用典巧妙,含蓄蕴藉

- 丰富文化内涵:诗中多处运用典故,如“朝与金张期,暮宿许史家”,金、张、许、史皆为汉代权贵家族,借此指代西晋的豪门大族,暗示当时贵族们的交往圈子与权势地位,使诗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深化批判主题:“淳于前行酒,雍门坐相和。孟公结重关,宾客不得蹉”,引用淳于髡善饮、雍门子周善琴、陈遵好客留宾等典故,生动描绘出宴会上众人放纵饮酒的场景,委婉地批判了贵族们沉迷享乐的生活方式,使批判意味更加含蓄而深刻。

4.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 清晰的行文脉络:诗歌开篇点明“末世多轻薄,骄代好浮华”的社会现象,总领全诗。接着依次从生活、社交、宴乐等方面具体描述奢靡之风,层次清晰。最后诗人抒发感慨,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悲痛与对礼法约束的期望,收束全诗。整首诗结构完整,逻辑严谨,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脉络。

……

解析:

1. 末世多轻薄,骄代好浮华。

- 解析:“末世”和“骄代”点明了所处的时代背景,暗示社会处于一种衰落、风气不良的阶段。“轻薄”和“浮华”则直接指出当时人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即行为举止不庄重,喜好表面的奢华和虚荣。此句为全诗奠定了批判的基调,揭示出社会风气的腐朽,引发读者对后文具体描述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