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潘岳《关中诗十六章 其十五》(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关中诗十六章·其十五

潘岳

既克其师,将止其乱。

登此西岳,望国之蕃。

黍稷既登,笾豆有践。

膳夫司荐,式宴且衎。

谁其赞之,我有高贤。

渐离风尘,混入丘园。

农不易亩,工不改肆。

弦歌载路,欢洽四塞。

……

赏析:

《关中诗十六章·其十五》描绘了战争胜利后,国家从战乱走向和平繁荣的景象,表达了对贤才的赞誉以及对国泰民安生活的歌颂,展现出一幅理想的社会图景。

一、主题思想

1. 战争胜利与社会安定:“既克其师,将止其乱”开篇点明战争取得胜利,即将结束混乱局面,突出战争胜利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意义,为全诗奠定了和平的基调,展现出人们对结束战乱、恢复安宁生活的渴望。

2. 国家繁荣的愿景:“登此西岳,望国之蕃”通过登高望国,表达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殷切期盼。诗人借登上西岳华山远眺,想象国家呈现出繁荣景象,反映出对国家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体现了对国家整体发展的关注与期待。

3. 丰收与欢庆:“黍稷既登,笾豆有践。膳夫司荐,式宴且衎”描绘了丰收后的场景。谷物丰收,祭祀礼器摆放整齐,人们举办宴会欢庆,展现出物质富足、生活欢乐的画面,反映出和平环境下农业生产恢复发展,人们安居乐业,表达对和平带来美好生活的赞美。

4. 贤才的作用与归隐:“谁其赞之,我有高贤。渐离风尘,混入丘园”指出国家的治理得益于贤能之士的辅佐,肯定贤才对国家的重要贡献。然而,贤才在功成之后选择远离尘世,归隐田园,体现出对贤才淡泊名利品质的赞赏,也暗示了和平时期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