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左思《咏史诗?其二》(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咏史诗?其二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
赏析:
《咏史诗·其二》是西晋文学家左思的诗作,借自然现象与历史典故,深刻揭露了西晋门阀制度下的社会不公,抒发了寒门才俊壮志难酬的愤懑。
一、比兴手法,形象揭示社会矛盾
开篇“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诗人以比兴手法描绘出一幅鲜明对比的画面:涧底郁郁苍苍的松树,本应茁壮成长,却被山上矮小的树苗遮蔽。松树象征着出身寒门的英俊之才,而山上苗则代表凭借门第得势的世家子弟。通过这一自然现象的不合理,巧妙类比西晋门阀制度下“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实,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寒门才俊被压抑、被埋没的残酷现实,让读者对这种不公产生强烈的直观感受。
二、借古讽今,深化主题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诗人运用典故,借西汉历史来讽喻西晋社会。“金张”指金日磾和张安世两家,他们凭借祖先功业,七代都在朝中担任高官,世代簪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冯唐,他才华出众,却直到白发苍苍都未获重用。这两组人物命运的巨大反差,深刻地展现出门阀制度下,个人才能被忽视,出身决定一切的荒谬,进一步深化了诗歌对门阀制度批判的主题,使诗歌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现实针对性。
三、情感强烈,富有感染力
全诗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门阀制度的激愤与对寒门才俊的不平。如“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诗人感慨这种不合理现象由来已久,积重难返,无奈与愤懑之情溢于言表。这种强烈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极易产生共鸣,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四、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