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犹如一幅生动的田园劳作画卷,陶渊明以细腻且质朴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他归隐后的农耕生活,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悟与坚定的人生追求。

一、劳作之辛:真实质朴的田园生活图景

1. 耕种的困境与坦然:“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人开篇便直白地道出自己在南山下种豆的情景,豆苗稀疏而杂草繁茂,这显然不是一个丰收在望的美好画面。然而,这种并不理想的耕种状况,却真实地反映出陶渊明作为一个文人投身农耕的生疏与质朴。他没有刻意美化田园生活,而是坦然展现出其中的艰难,让读者感受到田园生活并非只有诗意,更有现实的劳作艰辛。

2. 劳作的漫长与艰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两句诗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劳作画面。诗人清晨便起身前往田间清理杂草,直到夜晚月亮高悬时才扛着锄头踏上归途。“晨兴”与“带月”形成时间上的鲜明对比,突出了劳作时间之长;“理荒秽”和“荷锄归”则生动地描绘了劳作的具体行为,让读者仿佛能看到诗人在田间辛勤劳作的身影,深刻体会到田园劳作的辛苦与不易。

二、坚守之恒:矢志不渝的内心追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