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创业失败(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肖晓叹了口气,从包里拿出一叠文件:"这是最后的账目,我们...真的撑不下去了。"

郑超接过那叠纸,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像一把把小刀,刺痛着他的眼睛。

三家分店,十五名员工,两个月的工资拖欠,供应商的催款单...一切都完了。

时间回到一年前,当他们在市中心开了第一家分店时,情况完全不同。

那天剪彩仪式上,两人笑得像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孩子。

媒体来采访,称我们是"年轻人创业典范",报道标题是《从五平米厨房到连锁品牌:两个90后的早餐革命》。

"我们的包子一定要现包现蒸,豆浆必须当天现磨,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郑超在员工培训时总是强调这一点。

肖晓则更关注营销和扩张:"我们要打造品牌,要做成全市最大的早餐连锁!"

起初,一切都朝着他们期待的方向发展。第二家、第三家分店相继开业,最多的时候,他们一天能卖出两千多个包子,豆浆要用大桶装。

郑超每天凌晨三点就到总店监督准备工作,肖晓则忙着洽谈新的店铺位置和投资事宜。

然而,快速扩张的问题很快显现出来。分店的品质开始参差不齐,有的为了赶工提前一天包好包子冷冻,有的豆浆用粉冲兑。

郑超发现后大发雷霆,要求所有分店必须按照总店的标准执行。

"这样成本太高了,我们得考虑利润。"肖晓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异议,"现在'晨光早餐'已经比我们便宜20%了,顾客都在流失。"

那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争执。郑超坚持品质是根本,不能妥协;

肖晓则认为在保证基本质量的前提下,应该考虑标准化和降低成本。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采取了一个折中方案——总店保持原有标准,分店允许适当调整工艺。

这个决定成了噩梦的开始。随着"晨光早餐"在全市范围内以更低价格和更快服务抢占市场,晓超早餐店的客流量开始明显下滑。

更糟的是,一些老顾客反映分店的味道大不如前,口碑逐渐崩塌。

"我们需要改变策略。"一个阴沉的下午,肖晓召集郑超紧急开会,"我联系了一个投资人,他愿意注资两百万,但条件是我们要转型做标准化快餐模式。"

郑超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音:"什么标准化?就是把我的配方变成工厂生产的速冻食品?那还是晓超早餐店吗?"

"那总比倒闭强!"肖晓也提高了声音,"你看看最近的报表,我们连续三个月亏损了!再不改变,下个月工资都发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