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让历史记住我!(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秦裕带领下的能动所,目标其实就是两个。

第一条,自然就是实现氦3聚变本身,

第二条,就是缩小目前聚变反应堆的体积。

首先是后者,

如果氦3聚变反应堆,依旧维持着目前氘氚聚变反应堆加配套发电装置这样,

动辄好几个体育场大的占地面积,其使用范围不可避免地会很大程度上受限。

在此刻,月面基地上和空间站上,依旧没有使用上可控核聚变发电,核心原因就是这个。

此前,秦裕介入能源领域的研究,

除了解决能源问题本身,也是想从能源领域出发,解决目前航天技术的运力问题。

如果氦3聚变反应堆还是像目前巨型氘氚聚变堆这么大,乃至更大,

把它放在飞船,飞行器上,那飞行器得多大?

即便不让它在大气层内航行,把它的能源部分运到地外都成问题。

然后,

就是实现氦3聚变本身了。

氦3聚变之于目前已经实现了的氘氚聚变,

先不说可控不可控的问题,就是实现聚变反应的难度,都跃升了一个量级。

单从反应温度上来说,氘氚聚变可能上千万度就已经足够实现反应,

而氦3聚变的,在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大概需要上亿度,数亿度才能够实现反应。

在氦3聚变的实现上,不光约束成问题,聚变点火本身可能都成问题。

而想要实现如此苛刻的反应条件,氦3反应堆运行所需要消耗的能量必然也是巨量的。

也就是说,氦3聚变反应堆的自持率大概也会出现问题。

这些都是此刻能动所和秦裕所面对的问题。

从此刻氘氚聚变反应堆的建造上,本身就已经能够窥见氦3聚变实现的困难。

在实现较为容易的氘氚聚变时,以目前的技术,都只是堪堪实现,并且为了提供自持率Q值,不得已将整个氘氚聚变反应堆建得如此之大,

就聚变堆来说,目前技术上已经不剩下什么余量了。

但偏偏,氦3聚变的实现难度,就是要比氘氚聚变超出一个数量级。

也就是说,过往实现氘氚聚变时掌握的经验,在氦3聚变上已经没用了。

目前的技术本身,距离实现氦3聚变氦差着相当的距离。

而具体点,

从反应堆的控制系统上来说,

在强人工智能介入之后,

控制系统本身,在现阶段其实已经没有什么优化的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