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北京来的信使(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1950年深秋的晨雾笼罩着青城后山。于学忠披衣起身时,窗棂上凝着的露水正顺着竹叶形状的雕纹往下淌。他摸出怀表——这是张学良在民国二十五年赠的瑞士货,表盖内壁还刻着"精忠报国"四个小字。
"老爷,有客到。"老管家在门外轻咳,"说是从北京来的。"
铜盆里的热水突然晃出波纹。于学忠盯着自己颤抖的手指,想起三个月前在重庆码头,那个穿中山装的年轻人塞给他的《新华日报》。头版照片里,崭新的国旗在天安门城楼前猎猎飞扬。
厅堂里站着个戴圆框眼镜的中年人,呢子大衣下露出军装裤管。他脚边的黄杨木箱上贴着封条,火漆印是颗五角星。
"于将军,久仰。"来人摘下帽子,额角有道三寸长的疤,"我是西南军政委员会联络处..."
樟木箱里整齐码着三样物件:一套藏青色中山装,封烫金字的聘书,还有用红绸裹着的旧手枪。于学忠指尖触到冰凉的枪管时,突然听见辽河解冻的轰鸣——民国二十七年台儿庄,这把勃朗宁曾打穿过日军旗手的咽喉。
"国防委员会委员..."他摩挲着聘书上的鎏金大字,突然轻笑,"我这败军之将..."
"您守住了中国军人的骨气。"信使突然激动起来,"山东老乡都记得,民国三十年鬼子悬赏十万大洋买您人头时,您说..."
"说我的头不值钱。"于学忠望向墙上泛黄的地图,沂蒙山的轮廓被蛀虫咬出锯齿状的缺口,"值钱的是那些埋在山里的孩子。"
窗外传来山歌,采茶的女子正唱"解放区的天"。信使压低声音:"周主任特意嘱咐,您当年保护过的学生,现在很多在..."
"不提了。"于学忠突然剧烈咳嗽,帕子上洇开暗红。他瞥见信使军装内袋露出的钢笔——和民国二十六年南京会战时,那个戴学生帽的侦察兵别的是同款。
黄昏时下起冷雨。于学忠在厢房见到昔日的警卫连长徐铁柱,如今他左胸别着"西南土改工作队"的布章。
"司令!"徐铁柱敬了个新旧杂糅的礼,"我在县里看到上报的统战名单..."他黑棉袄的补丁上还留着子弹穿过的焦痕,那是民国三十三年掩护村民转移时留下的。
于学忠沏开陈年普洱:"你爹的喘病好些没?"
"分了地主两间瓦房,政府派了洋大夫。"徐铁柱从怀里掏出油纸包,"您爱吃的灯影牛肉。"油纸背面还印着"重庆曾家岩"的铅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