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隐居者的清晨(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晨雾像一层薄纱笼罩着川西的丘陵。竹叶上的露珠滚落在于学忠的布鞋上,洇出深色的圆点。他缓缓收势,将太极剑归入鞘中,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结又消散。六十三岁的躯体已不复当年战场上的矫健,但每日五更即起练武的习惯,如同刻进骨子里的军令,三十年未曾改变。

"老爷,茶沏好了。"老仆福伯端着粗陶茶壶站在廊下,驼背的身影被晨光拉得老长。

于学忠点点头,接过茶壶时注意到福伯右手缺了两根手指——那是民国二十七年临沂突围时,为抢出军事地图被日军炮弹炸断的。壶里的峨眉雪芽浮沉舒展,他忽然想起山东蒙山深处的野茶,那些与游击队员围着篝火烘烤茶叶的夜晚。

"今天初几了?"

"腊月廿三,灶王爷上天的日子。"福伯指了指灶房门口新贴的灶神像,"村里王保长送来的,说是他婆娘亲手剪的。"

于学忠摩挲着茶杯没作声。三个月前他刚搬来这个叫青林坳的小村子时,乡民们对这个带着武装卫兵的外来户充满警惕。直到有天下暴雨冲垮了村口的石桥,他派士兵帮着修桥铺路,又给村学捐了二十块大洋买课本,那些戒备的眼神才渐渐软化。

竹篱笆外传来沙沙的脚步声。卫士长王勇像道影子般闪进来,黑色对襟棉袄下隐约可见腰间的枪柄:"总座,山下来人了。"

"什么人?"

"说是重庆行营的特派员,带着四个兵,轿子停在了五里亭。"

茶杯在石桌上轻轻一顿。于学忠望向东南方雾气缭绕的山路,那里曾经是运送抗战物资的茶马古道。如今抗战胜利了,古道上来往的却尽是些争权夺利的说客。

"让他们等着。"他转身进屋,木门吱呀一声截断了晨光。

厢房里的煤油灯将书桌照得昏黄。于学忠从樟木箱底取出一个牛皮纸包,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二本日记。最上面那本扉页写着"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墨迹已经有些晕开——那是日本投降当天,他在山东莒县战地指挥所写下的第一行字:"倭寇降矣,然东北子弟归乡之路,犹在血火之中。"

窗外传来王勇压低的声音:"特派员姓周,带着军政部的公文,说是来慰问抗战功臣的。"

"带了多少慰问金?"

"......没提。"

于学忠冷笑一声,手指抚过日记本里夹着的照片。那是去年在重庆拍的"抗战胜利勋章"授勋仪式,照片里蒋介石握着他的手,何应钦站在三步之外,笑容像糊了层浆糊。当时各大报纸都登了这照片,标题是《领袖与抗战名将》,没人知道授勋结束后,军统的人就"建议"他交出兵权,到军事参议院当个空头副院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