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冬瓜薏米汤(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暑时节,药膳馆的院子里热浪滚滚。我正在整理新到的冬瓜,小林擦着汗跑进来:"程教授,您看这份体检报告。"

报告上显示,90%的都市人群存在湿热内蕴症状,表现为头面油腻、痤疮频发、小便黄赤。最年轻的受检者只有十八岁。

"湿性黏滞,热性炎上。"我望着门外那些满脸油光的年轻人,他们大多额头冒痘,舌苔黄腻,"空调闭汗,冷饮伤阳,现代人的湿热就是这么闷在体内的。"

郑淮安从库房搬出个竹筐,掀开麻布,一股谷物香扑面而来。筐中是贵州兴仁的珍珠薏米,颗粒圆润如珠,表皮青白相间,轻轻一捻就露出雪白的米仁。

"老郑,这批薏米..."我捏开一粒,断面如脂,"怎么这么饱满?"

"高山冷水田的。"老人用粗糙的手指搓着薏米,"要等稻穗弯头才收。《本草纲目》说'薏仁健脾,渗湿清热'。"

程明从菜场买回本地老农种的"笨冬瓜",瓜体匀称,表皮青灰带霜,轻轻一敲发出沉闷的响声。

"爸,这冬瓜..."他切开一角,瓜肉雪白,"怎么这么水灵?"

"露地长的。"我掂了掂瓜的重量,"要等瓜蒂自然枯萎才摘。《食疗本草》说'冬瓜利小便,止烦渴'。"

制作从处理冬瓜开始。冬瓜需用竹刀去皮,保留靠近皮的青色部分。小林抢着要切,却把瓜肉削得厚薄不均。

"要顺着瓜纹下刀。"我示范着,"三分力在刀,七分意在匀。"

薏米要先用石臼轻碾,再用竹筛过箩。程明拿着铁碾要帮忙,被我拦下:"金属会让薏米发酸,石臼才保得住原味。"

熬汤最见功夫。陶罐先煮山泉水,下薏米文火慢炖,待米粒开花时入冬瓜。火候要"三滚三澄"——大火催味,小火养性,反复三次。

"为什么不用高压锅?"小林看着我们守着炭炉调火。

"陶罐渗湿。"我轻轻撇去浮沫,"《本草问答》说'土器煎药,得太阴沉降之气'。"

前厅传来烦躁的抱怨声。我出去一看,是位满脸痤疮的年轻女孩,正不停地用吸油纸擦脸:"痘痘...反反复复...三年了..."

我注意到她油腻的额头和发黄的舌苔:"是不是爱吃辛辣油炸?"

她苦恼地点头:"火锅...烧烤...戒不掉..."

典型的湿热蕴结。我盛了碗刚熬好的冬瓜薏米汤:"慢慢喝,汤要小口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