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买池塘(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想多挣点银子呗,咱家三个娃娃呢。”江若说。
江若其实认真的想了想,他觉得种藕不会亏着。
双河村的气温比起其他地方,温度要高。
冬季时间也没有那么长。
藕种可以春播一次,夏播一次,这样夏季和秋季都能收。
镇上有饭馆,藕菜吃起来口感好,不怕卖不出去。
而且家里面还有牛车,还可以跟宋禾一样把藕送到临镇、县里,不怕卖不出去。
“你想种了,我去问问村长买个池塘。”赵砚说。
种藕的话也没那么麻烦,买个土壤肥沃的泥塘,水位把控好,把藕种撒了,除除草,后边就不用怎么管了。
不过,夫郎都操心起养家的事儿了,赵砚怕江若多想:“若哥儿,你汉子肯定能养得起家。”
江若点了点头:“我知道,可咱得多为娃娃以后攒点。”
庄稼收成完全是看老天爷赏饭,家里种的稻米也没怎么卖,几乎都是留着自己家人吃的。
要是来年庄稼颗粒无收,家里面的余粮也吃不久。
有了别的营生,到底心底不慌。
既然江若想种,赵砚肯定是听夫郎话的,当天就去找了村长。
村里面的池塘,有几个,但每个都大小不一,池底的泥也不一样。
赵砚亲自去看了几个,然后选了一个靠近河流的,泥好的,足足有六亩的,这样旱季了方便引水。
村里面的池塘都是公家的,谁家想要,都要拿银子来买,就跟买地似的。
不过,双河村的人,之前没人想过买池塘。
万山是头一个。
赵砚是第二个。
池塘不比村里面的地,旱地要二两银子一亩,水田要三两银子一亩。
池塘的话便宜多了,一两银子二亩。
赵砚选的六亩多,都是村里面的人,村长给他算成了六亩,收了他三两银子。
赵砚把银子交给村长,村长给了他一张类似于地契的纸,盖了村里面的印章,让他收好,还说这就是凭证。
村长卖地的银子也是要交到镇上的衙门的。
而且,村里面的池塘,原本是公家的,卖了后,衙门的人会在池塘的最前面,立一块牌子,这样大家都知道谁把这个池塘买了。
赵砚当天买了池塘,第二日衙门的人就来了村子里面,由村长领着,在池塘前立了一块赵砚家的牌子。
衙门来立牌时,村里面的人好多都来看热闹。
“可不得了,赵岐跟万山买了一亩地养猪,赵砚买了这么大一片池塘,赵家这是要发达啊!”
𝑰 ℬ Ⓠ ⓖ. v 𝑰 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