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五文钱一株(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也不能总是躲懒。

宋禾笑了笑,“成。”

赵砚到镇上后,早市上正热闹,他把牛车一停,就开始吆喝着卖,“新鲜的木耳,应季的螃蟹!”

路过的人,偶有往他摊上看的。

一个人抓了一把,问,“咋卖,这木耳?”

这人看他的木耳水灵,开口问价。

新鲜木耳丢进大肉里面炒两下,香极了。

“十文一斤。”

“这太贵了。”

“这木耳是昨天我和我兄弟冒雨进山采的,新鲜的很,就是这死价。”

木耳只有山里有,没有人会养,对镇上的人来说是新鲜货,价本来就定的高。

何况他的还是鲜木耳?

这人见一文也不便宜,妥协了,“哦,那给我来一斤吧。”

赵砚拿秤杆给他秤。

螃蟹赵砚放在了牛车前面,五文钱一只,不论大小,让大家挑着买。

这时候螃蟹正应季,看着也肥,尝尝鲜最好。

大家买了也是几只几只的买,卖的很快。

而木耳因为好几袋,剩下两大袋没卖出去。

赵砚并不着急,他把木耳袋子绑好,重放回板车里。

自己在早市上闲逛了一圈,发现竟没有一家卖秧苗的。

他到常年卖菜苗的摊上问,“老板,咋不见秧苗?”

“今年天气不好,秧苗都育的不好,收不来货,自然卖不了。”

赵砚去问了好几家,摊主都是这么说。

他打听了一上午,才打听到王家村和赵家村有人育苗,育的苗不错。

把木耳送去镇上饭店八文钱一斤卖了后,赵砚就赶着牛车去了王家村。

找到卖苗的人家。

他还没看苗,卖主看见他就先说,“一株苗五文钱。”

“一株?”

赵砚惊讶极了。

啥时候秧苗按照株卖了?

况且,五文钱一株,他家里三亩水田,最少也得一千株。

也就是五两银子。

这还是不算是季税的。

赵砚纠结了。

他纠结还要不要买秧苗。

啥时候秧苗卖的这么贵了?

这要是收成好,也就刚好顾得上本。收成不好,五两银子可就砸进去了!

家里面攒的米,交了一百五十来斤的税,还剩下七百来斤,这米够他们家里人吃上两年,不种,家里人也不会饿肚子。

可是。

庄稼人不种地,赵砚心里面又很不踏实。

他赶着牛车回到家,跟家里人商量了商量。

江若不懂种田,可他是能瞧出汉子是不想种的。

𝐼  𝐁  𝚀  g. v  𝐼  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