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橹声藏令,暗河通途(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雨丝斜斜扫过乌篷船檐,在月光下织成半透明的帘幕。
青鸟的短刀柄已经被掌心的汗浸得发滑,他贴着舱壁挪到船尾时,船身微微一晃,竹篙在水下搅动的声响里,船夫的哼调突然断了半拍。
"月头潮涨船吃水,"船夫的声音裹着河风飘过来,带着江浙水乡特有的软绵,"小爷这脚步,比三年前码头上追偷茧子的毛贼还重。"
青鸟猛地顿住。
他分明放轻了脚步,可这人竟连他鞋底沾的泥块蹭过舱板的动静都听得分明。
借着云层移开时漏下的月光,他看见船夫转过半张脸——刀刻般的皱纹里嵌着双鹰隼似的眼睛,右手正搭在橹柄上,虎口处的老茧在雨珠里泛着暗黄,纹路像团揉紧的粗麻线,正是苏先生当年说的"匠茧"——长期握扳手调织机、攥测震仪听木梁的手才会磨出的茧。
"青鸟。"
顾承砚的声音从舱内传来,像浸了水的琴弦,清冷却带着压得住阵脚的稳当。
青鸟回头,看见舱门帘角掀起条缝,月白长衫的衣角在风里晃了晃,"不必问他是谁,只问他认不认得'七音调机法'第三式。"
船夫的手指在橹柄上轻轻一叩。
青鸟喉结动了动,压着声线复述:"七音调机法第三式,可认?"
水面浮起片碎银似的月光,船夫突然用橹柄在船板上敲了三下,停半息,又敲了一下。
三短一长的节奏撞进耳膜时,青鸟后颈的汗毛刷地竖起来——那是"心钉盟"水上分支的应答暗号,当年苏先生为防线人被截,专门编给各行业的隐语,他跟着苏若雪抄过七遍密本,闭着眼都能数清节奏。
"是自己人。"青鸟反手把短刀插回腰间,声音还带着点发颤的哑,"三短一长,对得上。"
舱内传来纸张翻动的轻响。
苏若雪捧着本靛蓝封皮的《申江织脉图》钻出来,发梢沾着水珠,指尖正抵在"太湖至长江南岸"的水路上。
她盯着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笔批注:"可通三吨以下平底船",旁注小字"船匠陈七,掌舵三十年,信",突然攥紧了图卷,"陈七!
父亲早年在吴淞口修船,曾资助过个无亲无故的老船匠,说他能把破船板拼成会'呼吸'的活船......"
"他是我爹。"船夫突然开口,橹柄在水里一撑,船身稳稳避开块暗礁,"我叫陈阿九,跟着爹在船坞吃了十八年船钉饭。
您父亲当年给的半袋米、两斤桐油,我爹临咽气前还攥着船桨说'线不能断'。"他侧过脸,皱纹里浮起抹极淡的笑,"今日这橹,就是用爹最后劈的船板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