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调研组不是走过场(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清晨五点半,林昭办公室的台灯还亮着。
他揉了揉发酸的后颈,目光扫过桌上摊开的《环保设备采购合同汇编》——白砚舟连夜整理的三十七份合同复印件,在台灯下泛着冷白的光。
系统界面浮现在视网膜上,阮棠的声音带着电子音特有的清晰:“青阳区人大会议室温度21℃,湿度58%,徐承铭座驾已从市环保局出发,预计七点五十六分抵达。”
他伸手摸向西装内袋,那里装着父亲遗留的老笔记本。
纸页间那张“青年干部当有破局之志”的剪报被他反复摩挲过无数次,边角已起毛。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玻璃上还挂着水珠,倒映出他眼底的暗芒:“今天,该收网了。”
七点五十八分,青阳区人大会议室的挂钟准时敲响第八下。
林昭陪着区人大副主任陈正平跨进门时,白砚舟正低头调整“特邀顾问”的铭牌,藏青西装的袖口露出半截银链——那是苏绾昨晚硬塞给他的“护身符”,说是能挡煞气。
听见脚步声,白砚舟抬头,喉结动了动,露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
林昭冲他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会议室后排——三个退休老领导正翻看着桌上的调研材料,其中一位的手指在“整改成本超18万”的数字上顿了顿,抬头时眼里有光。
“徐局长来得巧。”陈正平的声音带着长辈式的温和。
林昭转头,正看见徐承铭推开门,西装下摆沾着雨痕,额角的碎发被风掀得翘起。
这位市环保局局长的目光在白砚舟的铭牌上钉了两秒,嘴角扯出个弧度:“路上堵了点。”他拉椅子的动作比平时重了三分,木腿刮过地面发出刺耳的吱呀声。
会议开始十分钟,沈小舟的汇报像根细针,精准扎进所有人的神经。
她站在投影仪前,马尾辫随着手势轻晃:“近三年,青阳区27家手工作坊因‘无证排放’被罚,平均整改成本18.3万元,而这些作坊的年产值普遍在12万到15万之间。”屏幕切换成对比图,左边是明远集团绿色工坊的生产线,机器运转时连噪音都带着规律的节奏;右边是三家试点企业的设备照片,管道上结着暗褐色的锈斑,“这是环保局推荐的设备,在石井村竹器厂、黄庄砖窑、李湾木器社的故障率分别是78%、82%、69%。”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