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集:《智能假肢的伦理技术边界》(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可国际残奥委会还没有相关禁令。”竞赛部主任推了推眼镜,“我们要是禁赛林墨,会引发法律纠纷。”
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卷着拍打玻璃,像无数双质疑的手。最终,会议决定成立“竞技装备伦理审查小组”,由前奥运冠军苏芮牵头。这位曾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女子百米冠军的运动员,此刻正盯着林墨比赛的录像,眉头紧锁。
“他的步幅比受伤前还大15厘米。”苏芮指着屏幕上的数据,“这不是康复,是进化。”
二、红线上的博弈
审查小组的第一次听证会设在体育总局的会议室里。林墨穿着运动服,坐在轮椅上,假肢靠在旁边的椅子上。钛合金的外壳在灯光下反射出冷硬的光,像一件等待审判的证物。
“飞鱼三代的液压系统能提供20%的额外推力。”苏芮展示着技术分析报告,“这已经超出了‘辅助’的范畴,属于‘增强’。”
林墨的教练张诚站起来反驳:“残奥选手使用假肢本身就是对身体功能的补偿,难道要让他们用和健全人一样的标准比赛吗?”
争论持续了三个小时。当提到有人建议禁止所有智能假肢时,林墨突然开口:“我见过没有腿的孩子用木板当假肢练习走路。如果技术能让他们站得更稳,为什么要剥夺这种权利?”他的声音不高,却让会议室里的嘈杂瞬间安静下来。
最终,审查小组没有禁赛林墨,而是决定制定《智能假肢伦理边界》。苏芮在起草会上拍了桌子:“必须明确两条红线:第一,性能不能超过同级别人类肢体的平均水平;第二,禁止任何主动发力或预判功能。”
“这会扼杀技术进步。”有工程师反对,“现在的假肢已经能通过肌电信号控制,离自主学习只有一步之遥。”
“体育的本质是人的对抗,不是机器的比拼。”苏芮指着墙上的奥运五环,“如果允许假肢比真腿更强,那以后的比赛就是科技公司的军备竞赛。”
规则出台那天,林墨正在训练馆调试假肢。当张诚把文件递给她时,他正在用扳手拆卸足底的传感器。
“所有主动发力模块都要拆除,”张诚的声音有些沙哑,“还要安装限制器,把步频锁在每秒4.5步以内。”
林墨的手指停在扳手的凹槽里。他想起上周和陈峰一起训练时,对方看着他的假肢说:“其实我也想试试跑得快的感觉。”那时陈峰的额头上还沾着汗水,普通假肢的连接处磨出了红痕。
𝐈 𝓑 𝑄 𝔾. v 𝐈 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