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集:《AI创作的伦理权属认定》(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算法的笔迹
凌晨三点,陈默的指尖悬在回车键上。屏幕里,那首题为《硅基月光》的诗正泛着冷白的光,每个字都像被精密仪器打磨过,带着一种非人的匀净感——这是他用"笔灵"AI生成的第三十七版。窗帘缝隙漏进的霓虹在诗行上流动,恍惚间,那些文字仿佛活了过来,正无声地诘问:这究竟是谁写的?
"发布吧。"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在空荡的书房里发飘。作为小有名气的先锋诗人,他已经三年没写出像样的东西了。编辑催稿的短信像未拆的账单,塞满了收件箱。直到上个月,他在暗网买到了"笔灵"的测试版,这款能模仿任何文风的AI,让他重新体会到了"创作"的快感。
点击确认的瞬间,窗外的梧桐叶突然沙沙作响。陈默打了个寒颤,总觉得有双眼睛在盯着他——或许是那些被AI取代的故去诗人的幽灵?
一、炸开的奖项
《硅基月光》火了。
它像一颗投入死水的炸弹,在文坛激起的涟漪迅速变成巨浪。诗歌月刊的主编在卷首语里盛赞:"陈默以金属般的冷静解构了现代性的焦虑,其意象的先锋性直逼三十年前的周野。"社交媒体上,文学爱好者们逐字拆解那些"充满赛博禅意"的句子,有人甚至从"二进制的霜"里读出了对本雅明的致敬。
陈默站在领奖台上时,聚光灯烫得他后背发疼。金笔文学奖的奖杯在手里沉甸甸的,底座刻着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字样像针一样扎手。台下,周野的遗孀林晚正坐在第一排,她鬓角的白发在灯光下泛着银光——这位老太太是圈内出了名的火眼金睛,当年仅凭一句"月光在瓦片上绣补丁"就断定周野会成为巨匠。
"谈谈您的创作灵感?"主持人递来话筒。
陈默喉结滚动:"是...对科技时代的思考。"他不敢看林晚的眼睛。那首诗里,"笔灵"至少借鉴了周野五首代表作的意象结构,甚至连换行的节奏都如出一辙。AI生成的初稿里,甚至直接出现了周野的名句,被他慌忙删掉了。
颁奖晚宴上,林晚端着香槟走过来。她的指甲涂成暗红色,轻轻敲了敲陈默的酒杯:"陈老师,您这首诗里的'硅基月光',让我想起阿野临终前写的'月光是旧时代的铝箔'。"
陈默的冷汗瞬间浸透了衬衫:"周先生是我的偶像,或许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老太太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岁月:"阿野写月光,总带着点煤烟味,那是他小时候在矿区长大的缘故。您的月光...太干净了,像实验室里造出来的。"她转身前,轻轻说了句,"有些笔迹,是模仿不来的。"
🅘 B 𝐐 g. v 🅘 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