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丹麦战役结果与影响:从战略跳板到资源附庸(1940-1945)(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军事控制:北欧战场的关键支点

(一)港口与机场的军事化改造

德军占领丹麦后,立即将其基础设施纳入战争体系:

- 哥本哈根港:作为波罗的海最大港口,德军在此修建潜艇基地和修船厂,1941-1945年间,42艘德国U型潜艇以该港为母港,出击北大西洋。港口起重机被改造用于装卸铁矿,1942年单日最高吞吐量达3.2万吨。

- 奥尔堡机场:扩建为北欧最大空军基地,部署3个轰炸机联队(约200架Ju-88轰炸机),其跑道可起降重达30吨的He-177重型轰炸机。1940年11月,德军从该机场起飞轰炸英国斯卡帕湾,航程缩短40%。

- 埃斯比约港:改造成海军补给中心,1940-1942年间,每月向挪威运送2.5万吨物资,包括煤炭、弹药和冬季装备。

(二)丹麦作为挪威战役的跳板

1940年4月9日丹麦沦陷后,德军利用其地理优势加速挪威作战:

- 兵力转运:第22机降师通过丹麦铁路和港口,48小时内将1.2万兵力运往挪威南部

- 后勤支援:丹麦工厂为德军生产1.2万顶防寒帐篷和3000具雪橇,解决挪威战场冬季装备短缺问题

- 空中掩护:德国空军第5航空队从丹麦机场起飞,为挪威战役提供每日300架次的空中支援

挪威战役期间,丹麦的战略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在日记中写道:"没有丹麦的港口和机场,挪威战役至少要推迟两周,而英法可能已在那里站稳脚跟。"

(三)军事资源的系统性掠夺

丹麦军队的装备成为德军的"战利品":

- 武器缴获:120门75毫米野战炮、42架飞机、120辆坦克被德军重新编号使用,其中6辆丹麦M/34坦克被编入德军第7装甲师,参加了法国战役。

- 海军资产:11艘丹麦舰艇被德军接收,其中"皮拉尔"号炮艇被改名为"DB-1",在波罗的海执行巡逻任务直至1944年被苏联潜艇击沉。

- 军事设施:丹麦在日德兰半岛的12座要塞被德军改造为反坦克阵地,其300毫米要塞炮被拆下用于大西洋壁垒建设。

二、"温和占领":表面自治下的经济掠夺

(一)傀儡政权的运作机制

德军对丹麦实行独特的"间接统治":

- 政府架构:瑟韦林内阁保留,但外交、国防和经济政策需经德国驻丹麦公使批准。1940年10月设立"德国事务部",由亲德政客斯卡韦尼乌斯担任部长,实际掌控经济命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